耀州窑考古记事
2015/2/1 15:51:22
    我和耀州窑有缘,自己大半生的考古生涯是在耀州窑“十里窑场”遗址上度过的。在这漆水之滨,几乎每一块土地都留下我们的脚印。每一条沟、每一道塬、每一个田坎和地边,都是考古工作者反复考察的见证。沿着窑址最南端的凤凰沟向北走,在漆水河谷的两岸,坐落着耀州窑博物馆、部队营区、耀州窑遗址保护厅、唐三彩遗址保护厅、灯泡厂、电瓷厂、铜川四中、前铁厂、高速公路路基等单位的建筑物,而我们半个世纪里曾经考古发掘的探沟和探方,几乎遍布在这些建筑之下。
    正是几代人半个多世纪在此窑址上,不停的寻求和考察,不断的发掘和研究,才搞清了这处千年名窑的光辉历史,使之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的考古,被评为二十世纪全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和陕西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而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也荣获了全国首届田野考古的奖项。
      回想起半个多世纪的耀州窑考古,真是感慨万分!当年首次见到耀州窑址出土的大批瓷片时,自己还是一个刚从高校毕业的23岁的青年。而今天,一个耄耋之年的72岁老者,仍在窑址上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正是耀州窑的考古工作赋予了我学术生命,使自己大半生的奋斗和追求完全融入其中。
    这篇《耀州窑考古记事》,很难将自己几十年来在窑址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一一表述。在此,仅以时间顺序,记述自己所知的半个世纪的耀州窑考古之梗概。
      一、窑址发现之始
      耀州窑作为中国古代的一处著名瓷窑,在我国早期记述瓷窑的古文献中曾有较多记载。宋代陶榖《清异录》、陆游《老学庵笔记》、周辉《清波杂志》、叶寘《坦斋笔衡》等均有述及,特别是在王存《元丰九域志》以及《宋史》中,还有“耀州,贡瓷器”的记载。能有如此多的历史记载为同时期的其他窑口所少见。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近现代,中外学者已难以认清耀州窑和耀瓷的真面目。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中外学者出版的各种陶瓷著录中,均将耀州窑瓷器错认为它窑之器,在当时的图录中耀州窑瓷器被冠以“东窑器”、“汝瓷”、“北龙泉”、“北丽水”、“白龙泉”等称谓。一个千古名窑已面目不清。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出土了300多件青瓷盘、碗标本,请北京故宫的陈万里先生鉴定。陈先生是中国陶瓷考古的大师和奠基人。他观看了这批青瓷片,感到胎釉特征与越窑、汝窑和龙泉窑均不同,发现有些刻花、印花青瓷片上饰有龙凤纹,认为应是贡瓷。遂查阅文献,找出耀州曾贡瓷的记载,怀疑可能是耀州瓷。次年,北京故宫的陈万里、冯先铭及助手李辉柄来黄堡耀州窑址调查,发现了该窑址。这次考察是耀州窑考古调查之始,使学术界第一次了解了耀州窑和耀瓷。
      广安门出土的这批耀瓷,收藏在北京故宫和前北京市文物考古队,我曾有幸去看过四次,而且均系上手观察。我所见到的这些耀州青瓷,均为北宋产品,浅灰白胎致密坚硬,青绿釉晶莹温润,青釉下装饰有生动优美的纹样。纹样中最为突出的是龙凤纹。龙腾空于水波之上,雄伟矫健,气势磅礴;凤展翅飞翔在云朵之中,体态优美。从有些较大的瓷片上,可看到龙与凤刻印在同一件器物上,象征着龙凤呈祥的祝愿,具有耀州窑贡瓷的明显特点,除了刻印龙凤纹外,还有象征美好幸福和繁荣昌盛的牡丹纹,象征桀鷔和仙逸的菊花纹等。部分广安门出土瓷片,近年来在北京故宫“瓷片标本展”中正向公众展出。
      这次调查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在窑址区发现了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刻立的《德应侯碑》。此碑记载了耀州瓷的整体生产工艺,是我国最早制瓷工艺的实物资料。就目前所见,也是记载了耀州窑为全国唯一的由“贤侯上章,天子下诏”、“奏土山神封德应侯&rdqu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