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父子的陶瓷人生 ——“淄博窑变花釉”的继承者尹大中和他的父亲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
2017/3/23 12:06:07

 
      一个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一个是淄博高温窑变花釉领域的代表人物,尹干与尹大中这对父子,喜欢陶瓷艺术的人不会陌生。在尹大中风格独特的工作室里,那一块瓷板,一抹或浓或淡的色彩,一幅白露云山,淡淡讲述着尹氏父子的陶瓷人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
      尹大中说,父亲是一座山,让人仰慕。在学习父亲高超技艺的同时,那日复一日的勤奋努力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才是传承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大门开启:最难忘是父亲的勤奋
      阳光斑驳的小庭院,琳琅满目的花釉作品,音箱内传出沁人心脾的音乐声,这间工作室的主人就是尹大中。除了平时从事的高温窑变花釉创作,他还有一个身份,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他说,这个身份现在让他感觉有些成就感,能够把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通过这个渠道传递给学生。
      作为江西赣州书香门第,尹家以知识作为立家之本,“父亲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那个年代的本科真的是不得了,除了和其他专业一样的有文化课分数要求外,还要对艺术有足够的了解和悟性,才能读这样的专业。”说到父亲尹干,让他最难忘的,是那个并不高大,日复一日创作和伏案的背影,“父亲的勤奋我还远远达不到,从事陶瓷艺术事业以来,作品量多到惊人,甚至可以展满五六千平方的展厅。”
 
“淄博窑变花釉”的继承者尹大中
      高中时,尹大中就跟着姐姐一起画画,高二下学期那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要考取专业的艺术院校。凭着悟性和天赋,他专门到诸城一中系统的学习画画,第一年就考上了山东省轻工业学院装潢专业本科。现在看来,装潢和陶瓷似乎并无关联,但在父亲的熏陶下,尹大中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有些积累,在日后的岁月中一定会赋予你创作上的灵感。”尹干常常告诉孩子们,不要觉得很多事不该做,学的多、看的多、做的多,一定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发挥作用。
      美妙传承:没有创造力就没有灵魂
      早在读大四时,尹大中就参与了老师设计的陶瓷壁画创作,而在呈现毕业作品时,他也选择了陶瓷挂饰,与装潢也无不关联。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他与父亲的父子陶瓷人生,终于是要开启的。
      毕业后的尹大中成为一名大学教师,1994年,彼时的山东工程学院还没有专门的艺术类专业,从汽车系的工业造型到后来增加的服装专业,尹大中终于在2001年迎来了合并后的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那时父亲已经退休,却仍然用最饱满的热情进行创作。”尹干大师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涉猎广泛,却能做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刻瓷、花釉、陶艺、书法、琉璃、丝绸,每一件作品在他的手中都充满灵性和生命力,用尹大中的话来说,父亲的创作融入了无限的创造力,这才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2003年,尹大中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刻瓷,仅用了很短时间就掌握了刻瓷的技巧,并创作了一些作品,尹干毫不吝啬的夸奖儿子,“他刻瓷刻的比我好,毕竟他年轻,每一道工序都很精细。”然而对于尹大中来说,学习技巧很容易,最难的传承来自于精神层面,“要在作品中赋予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父子在这方面的看法惊人一致,尹干大师的系列刻瓷作品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写生画作,之所以能够传递情感、富有灵性,来自于作品的独创性。

 
      花釉之路:终是找到了热爱的事业
      2006年,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除了教学与设计,尹大中把方向选择在了淄博当地的花釉上。“淄博花釉,最早起源于宋代博山大街一带的窑厂,是在黑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釉。”尹大中为了讲解清楚,以自己的瓷板作品为例,“你看,在釉面上能呈现出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的是色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