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锡贵艺术成就评述——坯上画意入境界
2015/12/1 11:21:59
陶瓷釉下彩以青花瓷为代表,青花瓷发展于元代景德镇,14世纪前后,青花瓷的制作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说釉色是瓷器的重要标志,那么青花瓷的出现表明了瓷器烧造进入了多元化时代,釉色装饰不再独占鳌头。青花瓷在元、明、清三个朝代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而这种艺术彩绘风格几乎风靡整个东方,甚至影响欧洲,瓷器装饰的品类从此更为丰富多彩。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众多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青花瓷的出现是受波斯的影响,其原料和制作工艺都来源于波斯。持这类观点的依据是早期青花瓷的纹样和器型都带有明显的西亚波斯风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青花瓷发源于中国本土,其理由是早在唐代就出现了釉下彩绘的工艺,并且青花蓝色的着色剂——钻料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由于青花瓷的特殊历史地位,在国内外都形成了关于青花瓷起源的研究与探讨。据国内陶瓷考古学者的发掘,在扬州唐城遗址发现一块瓷枕的残片,绘有蓝彩的纹样,其图案的风格与唐代传统纹饰不同,带有波斯的风格。其后,在江西、浙江、北京、江苏、湖南等地都先后发现了元代的青花瓷,因此,元青花瓷的研究,对于青花瓷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花斗彩瓶《国色天香》局部
l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题字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瓶身绘缠枝菊、焦叶、飞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缠枝牡丹及杂宝变形莲瓣等八层图案。20世纪50年代,美国波普博士以瓶为依据,并对照伊朗阿特比尔神宫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藏元代青花瓷进行比对研究,确立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瓶为标准,把凡是与之相近的景德镇在14世纪生产成熟的青花瓷,称作“至正型的产品”,自此,对元青花的研究有了界定和归类。青花瓷的出现,与景德镇窑高超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细腻白皙的瓷胎,通透光亮的青白釉,都为青花瓷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青花瓷首先以图案的装饰性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尤其是元代的青花瓷,几乎通体笼罩在一层又一层的纹饰里,繁缛的植物缠绕着,舒展的鱼和龙在游动着,张扬的云彩飘逸着……只是,错综复杂的纹饰非但没有分割器皿的整体风格,反而让瓷器更为精彩。从这种经过严谨设计和精心绘制的产品中,可以体会到装饰的魅力,所有的这类复杂而丰富的图案形式,让人感悟到东方风格的审美趣味。在中国服饰的纹样中,在波斯地毯的图纹中,在印度建筑的藻井装饰中,都能寻到这种装饰化的形式感,奢华、诡秘、张扬,因此不奇怪元代青花瓷为什么会忽然进入一个彩绘装饰的阶段,中国的丝绸、服饰、建筑,何曾不是繁缛的纹饰加上斑斓的色彩。当瓷器因青花彩绘而盛行,那种存在于东方人骨子里的对于装饰的敏感性被激活了,从此,对于瓷器的装饰几乎是竭尽所能。而导致瓷器彩绘流行的青花瓷,的确没有因纹饰的大量运用显现出华丽与矫情,反到是呈现出大家之气。或许是因为蓝白色的雅致,或许是绘制的手法独特,或许是大量产品的出现,使其具有超乎寻常的魅力。由于青花瓷的影响力,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的巨头,并为世界所关注。
青花瓷在中国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代表。一方面是因为丰满的图案符合人们的装饰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青花烧成稳定,并且发色鲜艳而不褪色。由于青花瓷的产量大,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并且有一整套流程来保证青花瓷的品质。“青花画坯,圆、琢器皆有之。一器动累什百,画者则画而不染,染者则染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