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白教授:嵇锡贵的陶瓷彩绘艺术
2015/12/26 16:12:42
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手法之丰富,作品之精美,罕与伦比。其中尤以彩绘艺术,专美艺坛,为世界所称誉。远的不说,仅从唐代起,长沙窑就发明了釉下彩。那些具有民间特色的花鸟纹饰,不事雕琢,随意挥洒,寥寥数笔,质朴豪放,意趣横生,已开中国瓷画写意技法之先声。
和长沙窑一脉相承的磁州窑,以其卓越的表现力,使宋代彩绘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白釉彩、绿釉彩、铁锈花、珍珠地等品种。经典的牡丹纹饰,还有不少人物、山水、花鸟、鱼龙等题材,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美不胜收,深得传统绘画以简胜繁、以拙胜巧之妙,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元代是陶瓷装饰的一个分界线。元以前虽已出现了釉下彩,但仍以刻、划、印、贴的技艺为主;元以后彩绘艺术则跃居主导地位,广受人们欢迎,并且逐渐由抽象纹饰发展为具象的绘画装饰,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的彩绘,都和中国画画法相通,民族风格更加突出。明、清继之,各种彩绘技法应有尽有,如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盛。官窑彩瓷的精工瑰丽,民窑画风的淳朴无华,各展所长,互相辉映。其中宣德青花、元气淋漓,浑厚华滋,一片生机,开一代未有之奇。成化斗彩,清新典雅,细腻柔和,淡而弥永,堪称绝世珍品。至于康窑,以五彩著称,富丽堂皇,豪宕热烈,雍窑则以粉彩最精,渲染工致,巧夺造化。《陶雅》所谓“康彩恢奇,雍彩佚丽”,并非过誉。
然而,乾隆以后,彩绘艺术渐趋衰退,风格萎靡,繁琐庸俗,高手日少。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工业,也每况愈下,终于一蹶不振,昔日的盛名已成历史陈迹。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我国的陶瓷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品日臻丰富,培养了不少美术设计人才。但和世界先进的陶瓷工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发挥我们的特长,振兴彩绘艺术的优良传统,恢复中华瓷国的荣誉,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彩绘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发挥它的特长,开拓陶瓷工艺的新局面,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仅应全面掌握釉上。釉下的各种彩绘技术,而且必须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热爱祖国的传统,具备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可能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嵇锡贵正是一位具备上述优点的陶瓷彩绘设计方面难得的人才、她是浙江湖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系。她毕业后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创作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彩绘艺术的基础,各种技法无不精通,釉上、釉下、仿古、创新,都得心应手,尤以青花为擅长,表现出深厚的功力。
她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她热爱民间的艺术传统,善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专长,对中国画的笔墨、气韵、形神、意境和一整套的审美理念,以及各类民间工艺的浑朴、率真、粗放、热烈的风格,都心领神会,十分向往。她孜孜不倦地钻研,深受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启发,培养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不移地为发扬我国陶瓷彩绘传统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她热爱生活,善于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大自然的四时景色,风云变幻,以至花鸟虫鱼,无不激起她美好的感受和联翩的遐想。正如她所说:“大自然的赐予,给我弥补了许多许多,宁静舒坦的田园风光,微风细雨中的小花小草,残阳如血的层林,晨露的蛛网,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都使我心灵震撼,成为我表现的形象。”故她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艺术家的心灵之美。
她善于继承传统,不以因袭摹仿为能事,敢于突破成法,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同时她也批判地吸收外来的表现技法,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