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唐代鹤壁窑黄釉点彩水盂赏析
2017/5/26 15:57:02
作者简介:
李建东,字尚祚,号淇水索源、鹤翁,别署清和轩、七陋室。1962出生,祖籍河南安阳滑县道口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副院长 、鹤壁市文联主席、鹤壁市书协主席,鹤壁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李建东自幼酷爱艺术,他以汉碑为楷模,曾多年反复临摹研习《张迁碑》、《衡方碑》、《礼器碑》等诸多汉代碑帖求其神韵。李建东为人淳朴、酷爱隶书。在学隶的过程中,他直追汉隶的高古气息、运笔雄强朴茂、点画方峻浑厚。李建东认为书法是一种道,做人和书法同样也应有道,唯有平淡,才更真实。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他更喜爱自作诗词,书写自己真实的性灵。
“绿荫滴翠鸟语新,青坛古铭书艺真。细品摩崖余韵在,转读一曲涤尘心。”“水袖当空舞,抖落万花生。嬉闹惊瑶池,入禅又有声。”这些诗句清新古朴,隐现为人之道。
李建东主席在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开幕式上 李建东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比赛中,作品多有入围和获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但李建东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这个精彩而无声的世界里,他还将不断地追求。
隋衰唐兴,国家的统一,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空前昌盛,国家实行开科取士,为士人开启了一扇仕进之门。文事兴,其业盛。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者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者也。”(《文房四谱》徐铉序文)成为文人的珍爱和书房常备之物。士人入庠,十年寒窗,萤辉竹素,苏秦刺股,孙敬悬梁,何其苦耶。“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陆游诗句)。孤度长夜,把卷苦坐,读诵经史,只有文房清供相陪伴,几案上的雅玩已成为文人怡情悦性之物。
文人对文房用具极其讲究。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一书中曾讲“铜性猛烈,贮水久则有毒,多脆笔毫,又滴上有孔受尘,水所不清,故铜器不用。金银锡者尤猥俗”,“如无玉器,用古小磁盂贮水亦佳。”可见文人“清赏”之绳尺,弃世俗之爱,不唯其器金贵,而唯其器清雅,故符合儒家的君子比德礼节。文人会在闲暇之余,寻找滋润心田的一种趣味和精神慰藉,将其审美情愫和人生追求融入书斋器具之上。书舍斋轩陈设的器物既能够彰显主人的儒雅之气,又能表现其主人娴雅韵逸的生活态度,更能体现主人的格调与品位。观其器,赏其形,悦其目,舒其心。为斗室营造出一个“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的自在乐地。以达到“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之境界,从中得到一种恬淡宁静,享受一份惬意畅快。
近日笔者巧遇偶得一件唐代鹤壁窑黄釉点彩水盂,其器就展现出唐代这段历史空间上的古人情怀与审美趋向。(见图1)
唐代鹤壁窑黄釉点彩水盂(图1)
此件雅器,施姜黄釉,灰白瓷胎,器形端庄,十分典雅,器虽小而可见其大。似鼓如钵,圆口,鼓腹,溜肩,下腹内收,平底圆足。外施半釉于腹部,(见图2),内刷全釉于器中,下腹底足无釉,器身出现垂釉泪痕,周身有明显的修坯刮刀旋纹,足根处留有锐沟。整个器物胎坯厚实,浑圆饱满。口沿点黑褐色,色泽深浅不一(见图3)。器面上有脱釉剥落现象,釉面土蚀严重,在放大镜下可见褐色之上有黄釉细碎开片(见图4)呈玻璃质感,色泽莹润。黄釉与黑褐点彩形成鲜明对比,点彩酷似草叶纹样,纹饰质朴简约、釉色温润淡雅,色柔内敛,其器清雅脱俗,别具匠心独运。
图2
图3
图4
其器口径3.4厘米,高3.3厘米,足径3.4厘米,圈足高0.3厘米,盂面径宽7.6厘米,足缘斜削一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