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浅析五代鹤壁窑白釉胡人乐舞花口瓶
2017/7/8 16:28:36
作者简介:
李建东,字尚祚,号淇水索源、鹤翁,别署清和轩、七陋室。1962出生,祖籍河南安阳滑县道口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副院长 、鹤壁市文联主席、鹤壁市书协主席,鹤壁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李建东自幼酷爱艺术,他以汉碑为楷模,曾多年反复临摹研习《张迁碑》、《衡方碑》、《礼器碑》等诸多汉代碑帖求其神韵。李建东为人淳朴、酷爱隶书。在学隶的过程中,他直追汉隶的高古气息、运笔雄强朴茂、点画方峻浑厚。李建东认为书法是一种道,做人和书法同样也应有道,唯有平淡,才更真实。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他更喜爱自作诗词,书写自己真实的性灵。
“绿荫滴翠鸟语新,青坛古铭书艺真。细品摩崖余韵在,转读一曲涤尘心。”“水袖当空舞,抖落万花生。嬉闹惊瑶池,入禅又有声。”这些诗句清新古朴,隐现为人之道。
李建东主席在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开幕式上 李建东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比赛中,作品多有入围和获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但李建东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这个精彩而无声的世界里,他还将不断地追求。
鹤壁首次发现一件白釉胡人乐舞花口瓶(图1 ),其花口瓶釉色白中泛黄,开片布满器身,土侵严重,花口沿边略有残,施釉不到底而至胫部。瓶腹上贴塑四个胡人,组合成了一支小乐舞队,凸显出此瓶的独特魅力,无声的贴塑人物演奏出华丽的丝路之舞乐章。它的发现为今天人们探究胡人古乐舞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器物资料,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 互为发展的历程。
一、对鹤壁窑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的考证
鹤壁窑从唐代伊始,以烧造白瓷为主。至五代承袭唐风,主要还是以烧造大量的生活瓷居多。此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口径5.7厘米,高21厘米,足径7.3厘米。其胎质白中微微泛红,花囗似莲瓣状,短颈溜肩,瓶颈及肩部有弦纹,瓶腹上贴塑一组四个胡人(图2),其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三个胡人使用不同的乐器,组成一支演奏队。一人弹琵琶,一人吹横笛,一人执钹,一人随音乐翩翩起舞。从乐器的组合来看,通常是一个主奏乐器与一个节奏乐器形成组合。弹拨、 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的结合,以合击铜钹以示节拍,吹奏乐器为主奏声部时,弹拨乐器则担任控制细小节拍的节奏声部,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舞蹈,演奏出了美妙旋律的天籁乐舞。从这几位胡人着装来看,头上缠长巾,有阿拉伯民族韵味,身着“合胯袄子",腰束蹀带 ,脚上穿靿靴,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一件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壶正面上有五个胡人演奏跳舞的图案(图3)。此壶进一步证明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讲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蹀带,皆胡服也。”的历史真实性。安阳与鹤壁毗邻,其相州窑简约大气的风格,对于鹤壁窑影响是巨大的,鹤壁窑在学习、 借鉴、 取舍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件鹤壁窑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胡人、 胡服、胡乐之探源
胡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在古文献中,主要把燕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到了商代时期有“四夷之说”即:北狄、东夷、西戎、南蛮,戎、狄之属,皆称为“胡人”。汉代匈奴人自称为“胡”,五胡十六国时期,以匈奴、羯、鲜卑、羌、氐为主,逐鹿中原,历史上称谓“五胡乱华”。至唐代突厥、鲜卑、回纥、契丹、女真等等,大量的胡人游牧民族都融入进大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