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谈淄博刻瓷艺术
2015/12/13 17:30:40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刻瓷屏风“梅鹤迎春”
      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的刻瓷,是绘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巧妙结合。它以刀代笔,运用相应的镌刻技法,在瓷器釉面上刻錾出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生动优美的纹饰,再填以墨色、油彩、陶瓷颜料,形成完整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刻瓷作品,观之有形、触之有感,典雅朴素,既有金石之韵,又有笔墨情趣。


      作为中国刻瓷艺术领头羊的淄博刻瓷,近年来蓬勃发展,更深、更精彩地诠释着我国的陶瓷文化。近日,中国瓷网朱东明总经理在淄博拜访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与董大师一起畅聊淄博刻瓷艺术!
 
董善习大师畅谈淄博刻瓷艺术的渊源与发展
      刻瓷与其他陶瓷装饰艺术门类相比,起源较晚,当属年轻一族。从出土文物考证,东晋时期有了原始的刻瓷,但真正形成独具一格的刻瓷艺术,是在明末清初。清光绪年间,刻瓷艺术得到较大发展。从事刻瓷的艺人已逐渐形成一个小行当。清朝末年,北京有一位著名的刻瓷艺术家叫朱友麟,原是清宫瓷匠,辛亥革命后转入民间,以刻瓷为业,是当时誉满京城的刻瓷大师。他曾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结为艺坛契友,互相切磋,亲密合作。由张大千在瓷件上落笔画稿,朱友麟奏刀刻錾成作品,可谓是珠联璧合,举世无双!中华民国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陶瓷业落入低谷,刻瓷业也几近凋零。
      新中国成立后,刻瓷艺术也迎来了它的春天,沉寂了多年的刻瓷艺术又开始兴起。刻瓷这门手艺经过几番游历之后,慢慢向淄博这方沃土走近。1975年初,在山东省陶瓷公司指示下,淄博瓷厂派陶瓷艺术家张明文和青年女工刘瑞云专赴青岛拜会石可、郑惠民先生学习刻瓷,并在回厂后组建起第一个专职刻瓷小组。自此,淄博大地上便回响起叮叮当当的刻瓷之声。


      朱总向董善习大师请教了关于淄博刻瓷技艺的有关问题,并同董大师就淄博刻瓷艺术的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和交流。董善习大师向朱总介绍了由他和硅元科技人员合作,并成功研创的“刻瓷烤彩”新工艺。
      淄博的刻瓷艺术吸收了我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和他家之长,笔、墨、色与刀法融汇贯通。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起稿,即在瓷器上用拍图或直接用笔设计出画面,然后照图刻制;二是雕刻,所用工具有合金钢制做的凿,金钢石刻笔、小锤、砂轮片,分线刻、点刻、面刻;三是赋色,常用颜料大致有三种,即油画颜料、发光油和陶瓷釉,应根据瓷器釉面色调,用色协调,配合得当。整个刻瓷过程要求刻瓷艺术家不仅要有一定的书法、绘画基础,要掌握点刀、排刀、跳刀等刀法,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许多作品需要刻几千刀甚至上万刀才能完成。
 
董善习大师刻瓷盘“郁香透国魂”
 
董善习大师刻瓷瓶“事事如意颂金秋”
      四十年来,淄博刻瓷艺术得到飞速发展。目前,淄博刻瓷已从平面刻瓷、微雕刻瓷发展到动彩刻瓷、浮雕刻瓷以及薄胎刻瓷,并形成了近2000人的刻瓷艺术人才队伍。刻瓷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作为国家礼品已经赠送给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及友人。据有关部门统计,已有三十多家中外媒体对淄博刻瓷艺术做过超百次的全方位报道。
      “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在淄博”,淄博刻瓷以其明显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历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