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一对谷仓罐 半部南宋史
2018/12/7 13:40:35
——品鉴南宋建炎元年纪年款青釉谷仓罐
靖康之变,是划分北宋与南宋的分界线。宋室南渡,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干支丁未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公元1127年6月12日),史称“南宋”。建炎元年为高宗登基的第一个年号,南宋一朝,从兹伊始。因金人南侵,战事吃紧,战祸连绵,高宗赵构颠沛流离,疲于奔命,建炎年号仅沿用了四年,在应天府共5个多月时间,十月迁至扬州,再迁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一时期宋朝的制瓷业因战争遭受沉重的打击和破坏,窑工逃亡,商路中断,虽有地方烧造,但产品粗劣,已失去了北宋陶瓷美学中简约、古朴、典雅之风。
笔者初识这对青釉谷仓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其罐造型简素,青釉土浸脱釉严重;二是纪年款中有两字周围脱釉,有待于进一步辨识考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比较、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认定这对青釉谷仓罐为:南宋建炎元年谷仓罐。欣喜之余,再观此罐,其价值和考据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宋代瓷器上的纪年大多为北宋年号,只有少数为南宋号”。(《中国古陶瓷图典》冯先铭主编),这对青釉谷仓罐见证了北宋亡南宋立,它不仅仅是南宋瓷器纪年款的重要发现,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填补了应天府改元建炎考古的历史空白。
一、建炎元年青釉谷仓罐
这对青釉谷仓罐其器形如橄榄,口足内敛,鼓腹,平底。腹上有双环状堆贴泥条,呈波浪纹。盖中部也有一环状堆贴波浪纹泥条,盖如伞状,钮似宝珠,顶珠无颈。罐口为直口(见图1)。一罐为纪年款罐。口径11.7厘米,底足径10厘米,高26厘米,连盖通高32.8厘米。罐腹波浪纹之间刻划有铭文:“建炎元年五月 日重造此仓大吉”。共13字。其“月”“日”之间无刻字(见图2)。
另一罐为“仓库”图画罐。口径10.7厘米,底足径9.6厘米,高28.5厘米,连盖通高34.5厘米。罐腹波浪纹之间刻划有铭文:“仓库”二字。其仓字在刻划有栏杆式仓房图画中(见图3)。仓字左为“库”字,库字左刻划有禾稼形叶草纹,一组两枝(见图4)。罐腹周身分为两组四枝,叶草纹之间刻划有一只“鸡”图(见图5),看似寥寥数笔,但形象概括,生动逼真。罐内残留有粉状的碳化谷物。
二、品鉴建炎元年青釉谷仓罐
1、何谓谷仓罐。
“谷”是庄稼和粮仓之总称。《说文》曰:“谷,百谷之总名,从禾,糓声。”《诗经·豳风·七月》里有“其始播百谷。”之句。“仓”字在《说文》中有详解:“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诗经·小雅·甫田》中有“乃求千斯仓”之句。在《荀子富田》中讲:“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可见仓在远古中就成为人们储藏米谷的地方。所谓谷仓罐就是陪葬给亡者的冥器,它是由陶仓演化而来。陶仓始见于战国、秦代、盛于西汉,东汉时去三足呈平底,一直延续三国、两晋、唐、宋、元、明。谷仓罐内装谷物粮食,以备亡者在阴间食用。谷仓罐又称魂罐、魂瓶、皈依罐(器身修长为瓶),其器形有五联、堆塑、多角、塔式、横栓、仓房、仓库模型等等,从出土情况看,此罐多为成双陪葬使用。
2、解析“建炎元年五月日重造此仓大吉”纪年款谷仓罐。
其纪年款是刻划于谷仓罐腹部,环罐周身一圈。刻划随意,字体草率,错落不一,以“建炎”起首,最后把“大吉”二字挤压于“建炎”二字之下(见图6),有于青釉罐入土土浸脱釉,很容易误读误判。其罐为“五月日重造”之日已是康王赵构承继大统于南京应天府,建炎元年五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