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兴:一世造青 千峰翠色来
2019/7/25 16:26:57
中国人对于一些颜色,有着世世代代的执着与迷恋,青瓷之“青”,就是其中一种。千峰翠色出龙泉,两千多年前,浙江龙泉人就开始不断叙写着造青的传奇历史。无论是层层叠叠的青釉色泽,还是深浅交错的瓷片纹理,还是圆润独特的器型轮廓,龙泉青瓷总是精准的撩拨着国人关于“美”的感官。
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藏徐朝兴大师作品
有着千年传承的龙泉青瓷,也曾随着历史变迁,而兴衰明灭。新中国文化发展的60多年,也是龙泉青瓷重生的60多年。在现代龙泉青瓷史上,徐朝兴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的印在龙泉青瓷的发展历程里。他是国家公认的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也是时代的大师、泰斗,是龙泉青瓷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龙泉青瓷这个玲珑小物,被他研究的彻彻底底、出神入化。
1956年,徐朝兴刚刚读完小学,由于其家庭成份的原因,徐朝兴的求学生涯被定格了。但是对于一位勇于追求生活的帅酷青年来说,这一点并不能算是阻碍。喜欢青瓷、喜欢与泥巴打交道,13岁的徐朝兴开始跟随龙泉著名青瓷艺人李怀德学艺。当时的瓷厂是原始的土作坊,产品是一般的瓷器,生产设施和普通的砖瓦作坊也差不多。在作坊里,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脚上是泥,手上是泥,脸上和头上也沾着泥。徐朝兴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具的基本技能。
《点缀纹玉壶春》徐朝兴作
瓷厂转为生产龙泉青瓷是从1958年开始的。当时,为了复兴龙泉青瓷,龙泉瓷厂在省内专家、优秀工人和民间艺人中选拔了8人,组成仿古小组,开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恢复和仿制工作。徐朝兴与师傅李怀德同被选入仿古小组。试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青瓷弟窑产品的研究成功,让徐朝兴信心倍增,并在他年轻的心灵上锁定了对青瓷艺术的执着追求。
灰釉《跳刀菱口碗》 徐朝兴作
徐朝兴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不止是创造,还有他在制作工艺上完美的“跳刀”技术。在一个胎薄如壳的坯体上要刻下数万乃至十几万波线或印痕,使烧制的瓷器带有不可思议的美丽纹理,不得不说是龙泉青瓷界的一大奇迹。徐朝兴制作的跳刀青瓷没有机器压制的僵硬,处处充满了柔韧与手工之美。
《青釉《跳刀菱口碗》 徐朝兴作
跳刀尤其需要心手相合,是精气神的体现,思想需要高度集中。“跳刀首先心要静下来,假如我中午喝了酒,或者跑步后,心静不下来,跳刀就跳不好,甚至呼吸都会影响走刀。跳刀的时候,周边的环境要特别静,手上拿的工具不能太紧或太松,拿工具的角度,轱辘转速的快慢都非常讲究。”徐朝兴说,这门技艺上手很快,跳得好却很难,就像写字一样,写字容易,写得好很难。“跳刀需要长年的积累,不是一两年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我练了十五六年跳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青釉盖罐》 龙泉朝兴苑
《青釉螭虎》 龙泉朝兴苑
无论是哥窑还是弟窑都拥有美丽的色彩和形态。不同于白瓷可以在器皿身上作画,青瓷需要保证自己颜色的美感。徐朝兴说:“无论哥窑还是弟窑,都需要保证它的釉色。看龙泉青瓷的好坏,就要从它的造型和釉色入手。造型就是神态,就是神,就好比在街上看到一位女子,身材苗条,就会忍不住地多看一眼。之后再去看她的五官是否标致。釉色好比气色,对于青瓷而言,同一种青色,也可以通过釉色的厚薄而发生变化。”就像弟窑非常珍贵的粉青和梅子青色,它能体现柔和、饱满、细腻和一个工匠的手法和品质,做出好的瓷器就要有上乘的釉色和形态,这是工匠精神的魂,也是龙泉青瓷的魂。
《哥弟混合仿宋尊》 龙泉朝兴苑
《哥弟混合喇叭口瓶》 龙泉朝兴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