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中国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11/5 11:21:58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工艺美术在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就业创业、艺术创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在生活品质提升与文化审美方面呈现独特的高质量发展优势。工艺美术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立足当下,关注现实,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共建高品质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大匠丝路》(局部),潘鲁生、着着创作,960厘米×240厘米。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还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传播之路,是工匠造物文化发展的集中脉络。该作品采用织绣工艺,以丝路“百工匠作”为主题,运用长卷形式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工匠技艺场景,包括手工艺制作、贸易通商及风俗文化等生活画卷,同时描绘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采珠、贸易经商及造船工艺等,展现了人们在海上漕船、海舟等运输工具上运载丝绸、陶瓷、香料的情景。
关于工艺美术的称谓较多,手艺、手工艺、传统工艺、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现代工艺等。由于站位不同,工艺美术也出现在美术、设计、民艺、产业、文创、公共文化等不同的发展视野中,但无论怎么称呼、从哪个视角研究,工艺美术以生活为中心,满足高品质生活需要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工艺美术区别于纯美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所在,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发展要补齐短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今天,工艺美术面临一系列发展挑战。技术层面上,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引发颠覆性变革,3D打印模糊了手工与机械的工艺边界。产业层面上,传统技艺与新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水平和劳动效率。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再次引发人们对消费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悖论的认识。工艺美术行业也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逐渐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转向现代手工制造产业,从纯欣赏的特种工艺品转向生活工艺用品,从重视工艺大师的荣誉转向关注一线工匠的工艺创造,从传统工艺作坊转向“作坊+工作室”等多元模式,从来样加工的代工时代转向自主创新设计的品牌时代,从出口贸易的单一经营转向内外贸双循环发展,从轻工产业模式转向具有审美文化创意机制,从艺术教育的单一培养模式转向适应行业需求的多层次专门人才培训培养。与此同时,工艺美术依然存在诸多发展问题。如工艺美术在装饰、收藏领域发展有余,在生活日用方面供求不足;工艺美术地方资源禀赋高,设计转化与品牌塑造能力存在不足;工艺美术大师精英化,民间艺人权益未充分保障;工艺美术内需供应体系还不够健全,不能充分支持国内大循环主体建设等。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发展要建立新发展理念的新常态,凸显追求匠心营造、品质提升、价值创造与转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其中,创新是工艺美术发展的一种内生动力,如何把握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关键。具体要因地制宜、一地一案推动工艺美术区域发展平衡,着重发挥工艺美术在维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工艺美术内外联动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保护工艺美术民众受益和公平贸易,实现共享发展。
同时,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发展应构建民间工艺、行业工艺、现代工艺协调互进的体系关系。民间工艺,侧重民间生活日用、自制自用或礼赠亲友,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工艺是文化的种子,滋养和影响着其他形式的工艺,重点在于修复工艺生态,守护民间文化乡愁。诸如“手艺农村”项目,是乡村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传统工艺美术等文化内容作为生态、和谐、幸福的发展范式,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文化脱贫、文化富民的多元作用。行业工艺,在于生产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