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寻访曜变天目碗:博物馆里的日本茶道轨迹
2014/6/29 16:49:59

 
皛山博物馆在东京寸土寸金的涩古附近,有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庭院和两间茶室,均按照抹茶道的古朴素雅审美建造
曜变天目碗曜变天目碗
野村博物馆所藏的珍贵茶器
由中国传到日本的烟寺晚钟图,是南宋僧侣牧溪所绘。现为日本国宝
  这些古代茶具,基本存放于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中,所以要想在日本一次看完珍贵的茶具文物,几乎完全不可能,主要是因为私人博物馆开放时间不确定,并且也没有规律可循,全看管理者的安排。有些珍稀器具,基本不对外公开展览。但日本的众多博物馆中的古代茶具,是我们寻访茶道发展道路的重要佐证,所以还是尽量去开放的博物馆参观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难得一见的曜变天目。
  经历了唐宋文化的滋养后,日本文化进入了创造生长期,茶文化开始在日本逐步完善,在开始阶段,还是唐物(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器物)流行时期,大量精致的唐物被作为贵族阶层的奢侈茶具而使用,包括著名的天目碗中的曜变三绝也是在宋之后流传到日本的。
  随着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所推广的清贫主义的审美风尚,具有草庵风格的简单、朴素和粗陋的茶器物,开始成为日本茶道的主流风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唐物就彻底消失了,而是开始用另一套不同审美体系去挑选、欣赏和使用唐物。
  寻访曜变天目
  去日本前,最想寻访到的还是所谓的“曜变天目三绝”。兴起于北宋的黑釉建盏(在日本被俗称天目,日人觉得其中的幽玄精神是和日本美学符合的),在当时是文人们的新宠,由于喜爱白色茶汤,黑色建盏能够衬托出茶汤之色泽,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特意强调建盏之适用。出品于福建建阳水吉镇的建窑窑址很早就废弃了,现在去那里,偶尔能挖出碎片,不过,最多也就是兔毫碎片,油滴就比较珍贵了。
  目前国内尚未发现完整的曜变天目碗,而号称已经能做出曜变效果的仿制品,都和真正的曜变差别很大,这也是日本的“曜变三绝碗”格外受陶瓷界重视的原因。
  中国的陶瓷学者叶喆民在他的《中国陶瓷史》中说,据他所知,当下考古挖掘所发现的碎片,很多号称是曜变碎片,虽然有色彩变化,但是能不能称为曜变还难说。比如上世纪80年代重庆号称发现了曜变天目窑址,出土了一些碎片,但是按照他的观察,与真实品大相径庭。之所以下这种结论,是因为他曾经目击过真实的曜变碗,知道两者的差别。
  目前,著名的“曜变天目三绝”均在日本,他曾经去日本静嘉堂,将号称最光辉夺目的那只国宝碗拿在手上观赏过。这只碗由德川将军家传来,最神奇之处是能发七彩光芒,当时的静嘉堂美术馆负责人告诉他,他是第二个有这种幸运的中国人。他后来回忆说:“宝光焕发,三五成群的油滴旁是一圈圈蓝绿色的光环,光华四溢。”
  事实上,中国近年确实出土了真实的曜变残片,2009年在杭州上城区域出土的一件比较完整的曜变天目碗,应该为南宋宫廷器物,约有四分之一的残佚,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圈足完整,非常耀眼,是研究曜变的好材料,现在民间藏家之手。因出土晚于叶著作成书,因此书中没有提及。
  自宋之后,基本上建盏的生产已经很少,尤其是明代后,废弃了点茶法,茶碗的体系也相对边缘化了,人们对曜变天目就有了种种传说,比如《五杂组》中就描绘需要童男童女的血祭才能出现曜变天目,也有些学者以为曜变就是窑变,并没有多么神奇。
  但是传到日本后情况不同,日本14世纪开始仿造,持续到了17世纪,仿造出来的多是普通的黑釉盏,没有这种珍品诞生。因目击了曜变天目的神奇,日本文人的研究和记载倒是很多。东山文化是千利休之前的日本茶道文化,吸取了许多宋朝茶文化的精髓,使用茶具很多传自中国,称为唐物。当时东山文化的代表足利将军的身边人能阿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