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2010/5/18 20:16:30
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张柏谈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承载着知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纪念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多姿多彩的节庆方式,同时祝福博物馆的未来更美好。纪念日前夕,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张柏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
张柏:这一节日设立于1977年。当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从此,这一天成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人和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民众的节日。
按照国际博协的传统,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会有一个主题,以引导社会关注博物馆的某一方面问题,同时引导博物馆注意某一方面的发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与今年11月即将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主题相同。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博物馆学会将与广东省文化厅联手,在广州设立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并举办“走近ICOM2010年大会·广州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将在此期间开馆。同日,在上海世博园,还将举行“国际博物馆协会荣誉日”活动。
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
张柏:我们知道,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恶化与文化冲突,如何协调各种文化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任务。而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不同族裔各代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她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告诉人类应当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为了人类更加幸福的未来共同积累历史的经验,克服更多不可预测的未来苦难。所以我们说,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
我们认为,当今的博物馆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博物馆可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生活在更加和睦与和平的环境中,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生存条件。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张柏: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研究、欣赏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功能。
博物馆汇集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与生产生活、文化活动及其自然环境有关的物证,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文化历史知识的无尽宝库。我们认为,博物馆应当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供人民大众和学术界、艺术界接受教育、汲取知识、开展研究、欣赏艺术,并最终达到启迪智慧、促进文化创新的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发展趋势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比如,200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强调博物馆在收藏、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的主题定为“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突出博物馆在促进文化交流当中的作用;去年的主题则是“博物馆与旅游”,强调文化休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依托博物馆开展文化旅游,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有效途径,不断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成果,是博物馆的光荣职责。
中国博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