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推荐项目(二)
2021/3/27 11:33:29
衢州孟姜村墓葬考古发掘
为配合衢江区古越文化园及滨江公路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9年11月起对位于云溪乡孟姜村的三座土墩墓进行考古发掘。
截止到目前,主要发掘了位于沿江公路北的一号墩与公路南的二号墩及三号墩,发掘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一号墩外围虽遭农业活动破坏,整体保存基本完好,平面到达墓坑开口层位,并基本揭露出一号墩的“人字形”椁室,为探究南方地区“人字形”木椁的起源提供了线索。
孟姜一号墩航拍平面图
孟姜一号墩“人字形”木椁
二号墩因滨江公路建设,墩体西部与北部被严重破坏,仅南部与东部保存基本完整,鹅卵石床悬挂在北部断面上,有近现代盗洞12个,其中一个置于石床外,其余直至石床面。现存土墩平面呈不规则圆形,隆起呈“馒头”形状,该墓虽被破坏严重,但仍发现有较丰富的随葬器物,有原始瓷器、玉石器等58件(组)。
孟姜二号墩底部平面图片
孟姜二号墩出土玉器情况
孟姜二号墩出土陶网坠情况
三号墩是这批土墩墓中墩体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土墩,墩体大致呈正圆形,气势宏伟。目前发现墩体上有近现代盗洞及扰坑15个,三号墩墓坑内虽被盗扰破坏严重,但我们仍发现了较丰富的随葬品同时在墓坑底部发现有多处玉石器及原始瓷器堆放点,这一批原始瓷器质量好,器形丰富,组合明确,对于研究越文化的器用制度,礼仪规范,丧葬形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孟姜三号墩航拍平面图
孟姜三号墩东部器物区
孟姜三号墩原始瓷器出土情况
孟姜村土墩墓发掘是继2018年衢江区庙山尖土墩墓发掘后对该区域所做的又一项重大考古发掘。目前所发现的几座土墩墓,无论是从墓葬结构、规模还是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上来看,都是西周时期越墓中等级较高的墓葬,证明了衢江地区是西周早中期越文化的一个区域中心,也是越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证实了史书中所记载的“姑蔑”并非空穴来风。(供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波北仑新碶四顾山遗址考古发掘
为配合宁波北仑区黄山路西延(富春江路-小浃江路)工程建设,经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厦门大学、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20年6月至10月,对位于北仑区新碶街道永久村卢郑自然村西侧、平风岭隧道南侧的四顾山遗址进行发掘,总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过程中共揭露出东周至明清时期遗迹100余处,出土完整和可修复文物标本近300件。
四顾山遗址发掘区航拍
四顾山遗址东周时期遗存丰富,文化堆积较厚,遗迹类型多样。共发现并清理沉淀池1处、储泥池1处、水井1口、烧坑2座、炼炉1座、灰坑10余个,以及由排列较为有序的柱洞围合而成的房址1座和零散柱洞数十个。在东周时期地层之上,还见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文化堆积,包括少量的灰坑、灰沟、柱洞、墓葬等遗迹,表明当时这里是一处重要的生产生活场所。
沉淀池(H20)
疑似动物足印的坑洞
储泥池(H16)
炼炉(L1)
四顾山遗址出土东周遗物较为丰富,以陶器和原始瓷器为主。陶器可分为印纹硬陶、夹砂陶和泥质陶,其中印纹硬陶数量最多,纹饰多为米字纹、方格纹、回字交叉纹,可辨器物部位主要有口沿和器底,可辨器形主要有罐、瓮等;夹砂陶多为素面泥质红陶,可辨器形主要为鼎,鼎足较为常见;泥质陶多为素面的灰陶和红陶,数量较少,可辨器形以盆、钵为主。原始瓷器包括碗、杯、盅、盘等器形。此外,还见有青铜铲、青铜箭镞、青铜鱼钩、铁锛等金属器以及石锤、石锛、石球等石器和少量竹木器。
H20内出土的竹篮
原始瓷盘
陶钵
石箭镞
青铜鱼钩
综上发现而言,四顾山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以东周遗存为主的中小型文化遗址。发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