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的石器生产
2021/10/25 17:49:04
石器的制作是史前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活动之一,故被作为人类早期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指征,并以此命名为石器时代,后来又根据石器的制作技术和特征,进一步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同时,石器作为史前时期的主要生产工具,成为评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
在中国,当人类历史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阶段,社会经济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也相对较为丰富。社会成员占有财富的欲望导致社会分化加剧,其后果就是社会分层的制度化倾向不断发展,从而产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推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最重要生产工具的石器,在龙山文化时期是如何组织生产的,是否存在着分工明确、生产先进、有一定流通区域的专业化生产,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以两城镇遗址的龙山文化石器生产为中心,兼及其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两城镇遗址的龙山文化石制品
位于鲁东南沿海地区的两城镇遗址,是最早发现并进行过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之一。1998~2001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对两城镇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这一轮发掘的面积虽然不大,但采用了系统收集资料的精细发掘方法,如对全部发掘出来的土进行过筛,系统采集各单位的土样进行水选等。这一方法的实施,发现了许多以往传统发掘方法难以发现的小微遗物,如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微型石片等。这些发现对于认识和研究当时的生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城镇遗址出土的石器种类丰富,从成品石器方面看,与其他龙山文化遗址的石器没有大的差别。总体而言,石制品种类主要有斧、锛、凿、铲、镰、刀、钺、镞、矛、磨棒、杵、拍子、纺轮、调色板、装饰品和锤、磨石、打磨器,以及生产石器的备用石料、制作石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等。按通常的分类标准,斧、锛、凿主要是用来砍伐和加工木材的工具,有一种小型石锛,或认为主要是分解木材用的石锲;铲、镰、刀主要是用于翻土和收获农作物的工具;钺、镞、矛既是战争的武器,也可以用于狩猎活动;磨棒、石杵极少,是用于加工植物类资源的工具;拍子过去一般认为是用来打磨陶器,本次发掘的拍子,经微痕分析等手段研究,认为是加工动物毛皮的工具,似与制陶无关;纺轮用来纺线,是纺织手工业工具;调色板是调制绘画颜料的工具,而装饰品则多用于人体装饰;最后一类,石锤、磨石和打磨器等,则是用来制作石器的工具,这一类遗存以往发现甚少,但对于石器的生产又十分重要,是本文重点讨论和分析的内容。
从龙山文化石制品的出土数量和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石制品种类两个角度,来分析和总结两城镇遗址的发掘资料,可以归纳出以下显著特点。
1.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数量庞大。在三个发掘区990平方米的布方范围内,发掘出土的各类石制品多达4153件,远远超出海岱地区同时期的其他龙山文化遗址(表一)。从每百平方米出土石制品的密度来看,两城镇遗址是所对比其他遗址中出土石器最少的藤花落遗址的约117倍,是出土石器最多的尹家城和姚官庄遗址的约36倍(表二)。在两城镇遗址的三个发掘区中,只有约40%的面积发掘到了生土,其他部分只是揭露了耕土层之下的部分遗迹。即使如此,这一对比数据也是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当然,作为与两城镇进行对比的藤花落等七处遗址,发掘时对地层和遗迹中的文化堆积土仅凭肉眼挑选,没有进行过筛和采样水洗的特殊处理,这种做法可能会遗漏一些小微型石制品。但对于个体较大的成品和半成品石器,如有比较好的磨面的磨石、已经打制成形甚至琢制成器的半成品石器等,在田野发掘中则不会被错过和遗漏。所以,这一组数据的对比可以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石器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2.石制品的种类十分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