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传承人娘本:传承庄严精美的藏文化
2010/6/29 21:05:30

  编者按: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留住手工技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论坛”6月18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是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不久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活动的一个延续。论坛当日,王文章、常沙娜、刘魁立等出席,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传承中延续,在发展中保护”是这次论坛中专家与传承人的共识。本刊利用论坛的机会,采访了藏族唐卡艺术家娘本先生,藉此介绍一些藏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现状。 
  问:娘本先生,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唐卡制作艺术的,请介绍一下您的经历。
  答:我从12岁开始学习唐卡制作艺术,学习了7年,1990年出师。我的老家青海省黄南州热贡地区吾屯上村,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唐卡制作历史的村子,我们有的人家祖祖辈辈都制作唐卡。我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四个姐姐加我,共五个孩子,上学有困难,所以我就去跟随师傅学习唐卡,每年可以有点收入。我的师傅夏吾才让,原来是一位喇嘛,是位唐卡艺术大师,现在已经去世了。“文革”的时候,他来到我们的村子。我一直跟随他学习,一般学习唐卡制作五六年就可以了,我学的时间比较长,是他的真传弟子。
  问:唐卡,看过的人很多,但知道它的绘制过程的人不多,你能告诉我们一点唐卡绘制的步骤和细节吗?
  答:唐卡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首先是基础部分,要确定画面上人物的比例。我们在学习唐卡绘制的时候,最开始画的是《度量经》。《度量经》里面有很多佛教故事、人物,比如宗喀巴大师的生平等等,通过画《度量经》,来学习每个佛像的标准比例,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是上色。唐卡主要有五大颜色:红、黄、白、绿、蓝,通过这五大颜色再互相调和,可以调出100多种颜色。唐卡的颜色之美不仅在于丰富多彩,重点还在于颜色的均匀度。均匀度的掌握是要长期学习的。第三步是润染,这是过渡色的处理。下面就是拉线条。我们知道唐卡的绘制很重要的是线条,人物衣服上的线条、头发上的线条等等,这个比较难,难在要一笔成,错了是不好改的。再下面是开脸像。唐卡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藏医、民俗、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但主要还是宗教即佛教的内容。所以我们说开脸像,主要是指为佛像开脸像,要求开得要慈悲、精美。
  问:唐卡艺术是中国藏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很多地区都有传承。热贡唐卡在艺术技巧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答:热贡唐卡主要的特色是“金线”,我们的金线拉得细腻、精美。你知道,唐卡是要用线条来表现的,我们很强调拉线条的技巧,要达到什么效果呢?40%的金线是肉眼看得到的,60%靠感觉拉出,在看这些线的时候,有的地方要用放大镜来细看。拉金线的技巧要学习、体会很多年才能掌握,热贡唐卡拉金线的技艺传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精美细度方面是独有的。
  问:你能介绍一下此次带到北京展出的三件唐卡作品和它们的特色吗?
  答:我这次带来参展的三件作品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强巴佛》和《宗喀巴上师供奉图》。《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采用纯天然颜料、金线,这是热贡典型的技艺,描述的是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图景;《强巴佛》这幅是把强巴佛即未来佛与过去佛燃灯古佛和现在佛释迦牟尼放在一张唐卡里表现。强巴佛在汉传佛教中叫做弥勒佛,是藏传佛教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这张唐卡比较大,这种大唐卡现在一般为博物馆收藏;《宗喀巴上师供奉图》这一张我采用了全黑的底色,其余部分采用金线线条勾画。背景为黑色,在绘画技术方面的要求就更高,因为黑色不好画,勾线条都是一手成的,不容修改。
  问:以你为代表的热贡唐卡目前为哪些寺庙或博物馆所收藏?
  答: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的很多地方都有收藏,比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