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刀剑十年升逾十倍 收藏从历史文化入手
2010/4/2 21:36:49

    "与中国字画和陶瓷等传统收藏项目相比,中国剑收藏显得很小众,但比较'干净'。"有中国刀剑收藏教父之称的皇甫江如是形容目前中国刀剑的收藏状况。
    珠三角首次大规模的古兵器展览3月14日-3月31日在广州文物店三希堂展出,系统地展示了各朝代的出土冷兵器,其中展出的部分刀剑都是以中国古法工艺纯手工精心打造而成的,更难得一见的是西周、战国时期刻有铭文的青铜兵器。 
    都市里这些神秘的"刀剑客"近期也相继浮出水面,其中两位最具代表性的收藏家还分享了他们的收藏心得,从中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刀剑收藏市场的发展概况。 
    刀剑客之皇甫江(目前世界最大、最专业的中国古兵器研究论坛创办人) 
    皇甫江收藏刀剑近20年,觅刀足迹遍及欧、美、日、韩、中东、东南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皇甫家族藏有最完备的中国钢铁古董兵器。尽管藏有5000多件刀剑,享有"中国刀剑收藏教父"之称,但却称自己为"无刀",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次展出的有皇甫江的部分藏品,包括中国古代刀剑及西洋古董兵器和日本军刀。 
  市场分析 
    缺少炒作成分 
    皇甫江说,他刚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刀剑时,国内可参考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非常少,1998年他开办了拔刀斋--中国古刀剑论坛,很快便聚集了一批刀剑收藏爱好者。目前在拔刀斋上注册的5万多会员中有90%以上是收藏爱好者,而该论坛也成为世界最大、最专业的中国古兵器研究论坛。 
    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以4604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当时中国御制工艺品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当时世界各国古董刀剑拍卖的最高价格;2007年,全球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刀剑的图书《中国刀剑》出版;2009年,国家级的中国刀剑博物馆成立,这三件标志性事件见证了中国刀剑收藏的发展。 
    事实上,相对于目前其他传统收藏项目来说,中国古兵器的收藏显得很小众,但比较"干净"。首先,目前收藏古代兵器的大多是企业家或各界精英,他们的收藏多出自于纯粹的个人爱好,而非投机性质;其次,古代兵器存世量极少,好的藏品藏家基本很难拿出来,况且没有大资金注入,很难刺激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国古刀剑的收藏价格翻了十倍多,但还是有序发展。 
  收藏分享 
    先从历史文化入手 
    皇甫江认为,刀剑本身是历史、军事、科技发展的产物,收藏者首先要对此有兴趣和研究。其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学习,才能更好地欣赏及理解中国刀剑本身的美感和历史。 
    刀剑客之周正武(国际级铸刀大师,当代传统手工刀剑的奠基人与推广者) 
    出生于龙泉铸剑世家的周正武,研究制作传统刀剑25年,现为龙泉市刀剑行业协会会长,以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和挖掘、恢复失传刀剑的技法享誉海内外。这次展览他特地带来了由他精心制作的国家领导人收藏的同款龙泉宝剑以及其获奖作品,还包括他为即将播出的大型连续剧《新三国》中的曹操、刘备、孙权用传统制剑工艺设计制作的5把刀剑。
市场分析 
    渐成热门收藏 
    2006年,周正武创立龙泉刀剑博物馆,现已收藏上至秦汉下至明清时期的刀剑共计150余件,是国内唯一以刀剑为主题的个人博物馆。 
    周正武指出,目前所有收藏者手中加起来的中国古刀剑数目有3万多件,且大多集中在大藏家手里。在中国古刀剑收藏群体中,北方的收藏者约占去70%。目前,老刀收藏流通的途径主要集中在藏友间的转让或上拍卖会。 
    随着刀剑豪华装具的原材料稀缺,如装饰物和田白玉等越来越稀有,剑鞘材料像紫檀、黄花梨、酸枝等名贵红木也越来越少,珍珠鱼皮、鲨鱼皮等珍贵动物皮革也较昂贵,加上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刀剑近几年升值加快。 
    随着海内外中国古兵器爱好者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