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中国艺术瓷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2017/2/15 13:20:53
粉彩工农兵图圆盘
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可谓是门类众多、品种纷繁,每个收藏爱好者或艺术品投资人都渴望寻找到一个值得收藏又极具投资价值的收藏投资品种。衡量一件收藏品种是否具有收藏与投资价值,就看这件收藏品是否具备六个字的基本条件,即:稀缺、精美、珍贵。而新中国艺术陶瓷正完全符合这六个字的要求。
粉彩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图瓶
一、稀缺
真正精美的新中国艺术陶瓷总量并不多,究其原因:
一是创作时间短。新中国艺术陶瓷,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五、六、七,是指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十大瓷厂改制、计划经济体制解体。这一时期,景德镇创作生产的艺术陶瓷,前后跨度约三十五年左右。其中“文革”耽误十年,新中国艺术陶瓷实实在在的创作生产时间只有二十几年。而浅降彩瓷的创作生产历经七八十年,民国汪晓棠、潘匋宇到“珠山八友”,他们从创作洪宪瓷计起,到一九四九年,都超过三十年。创作时间短,作品的总量也就少。从这个角度分析,新中国艺术陶瓷的精品应该不会多于浅降彩瓷和民国“珠山八友”等人的作品。
粉彩爱劳动图薄胎瓶
二是从事艺术品创作的人数并不多。一九四九年前,景德镇有数以百计的小作坊,数以千计的陶瓷艺人从事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与生产。解放初期,集中到几个陶瓷合作社,少数几个瓷厂。最鼎盛时期,也只有十来个瓷厂,而专业从事艺术陶瓷创作生产的只有景德镇艺术瓷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人民瓷厂、东风瓷厂和轻工部陶研所等。而精美的艺术陶瓷作品,大多出自这些瓷厂的美研室。从现存精美的艺术陶瓷作品分析,这一时期优秀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不足百人,故整个产量也不会很大。
三是留存在国内和民间的艺术陶瓷精品很少。那个年代国内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温饱都难以保障,人们没有条件去欣赏和购买这些高档艺术品。当年生产的艺术陶瓷,主要是供出口创汇,用作国家、政府对外交往的礼品,以及各美术馆、博物馆、高档宾馆、会议室等重要场所展览陈设用,留存在国内,散落在民间的非常少。我们现在能见到很多精美的新中国艺术陶瓷,大都是近些年从国外回流的。
粉彩人物农忙图薄胎瓶
四是“文革”十年艺术陶瓷创作遭到极大破坏,很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惨遭毁灭。“文革”十年,很多厂家一度停止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与生产,特别是轻工部陶研所“文革”十年几近瘫痪,几乎没有创作生产陶瓷艺术品。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挨批挨斗,关进牛棚或下放农村,被迫停止艺术品的创作。在这十年里,很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被当着封、资、修,在破“四旧”中,被造反派打碎毁灭。粉碎“四人帮”后,一些“文革”时期创作带有鲜明政治特征的艺术品,又一次惨遭恶运。有人测算新中国艺术陶瓷精品,存世量不足万件,还不如齐白石个人画作存世量多。
二、精美
凡是收藏或接触过新中国艺术陶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新中国艺术陶瓷确实很精美。有的艺术陶瓷达到美伦美奂、精美绝伦的程度,真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究其原因:
一是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陶瓷艺人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生活有了保障,不再为生计忧愁,使他们迸发出极大地创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之中。期间,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
二是这个时代聚集了大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如“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刘雨岑、田鹤仙、徐中南、毕伯涛、著名陶瓷艺术家王步、张志汤、汪大仓、曾龙升以及龚跃庭、周湘甫、汪以俊、王小凡、章鉴、王锡良、张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