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紫砂壶:紫砂收藏升温
2011/4/25 20:42:17
紫砂壶含蓄却不失韵味,宠辱不惊中自显尊贵。
喜爱紫砂壶的人多超然于物,与紫砂相处的久了,便也沾染上紫砂壶独特的气质。在淡淡的茶香之中,思绪总是随着袅娜的水汽不知飘向何处。
好壶是有品格的,每一把壶都别具特色,或雍容富态、或淡雅清丽,每一把壶都在你心里自成乾坤。紫砂壶质地古朴、醇厚,有三分清高,又衔七分谦逊,风雅之士或撰写壶铭、或书写款识、或刻之花卉,或印盖钤章,托物寓意,独具匠心。
明、清是紫砂最为兴盛之时,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成就了紫砂的精魂,之后紫砂壶的余韵便一代代地延续。历代文人参与紫砂的设计与制作,提升了紫砂壶的工艺价值。据说,明代唐伯虎也喜参与紫砂壶的创作,董其昌曾和紫砂工匠合作制壶,在不少壶上挥毫泼墨、题诗作画,使这些紫砂壶更有灵性和底蕴,充满人文和艺术的韵致。
在茶的滋润下,紫砂壶通体散发出祥和的气息,吸收各方灵气,壶茶相依,人壶相伴,融通天地八卦。有人说,惟有那些走遍大地、深谙世情的人,才可读懂紫砂的大器与精神。紫砂壶是禅意,需要不断地修行;紫砂壶是生活,需要不断地打磨;紫砂壶是境界,需要不断地参悟。
藏壶人将感情、人生、万物情愫倾注在紫砂壶中,如痴如醉,爱不释手。有人说,赏壶的灵性一在于旧,二在于养。养出来的旧壶任你赏玩它于掌心之上,举手投足间,哪怕一声声壶盖与壶身的碰撞之声都是深深的灵性。而在生活中,新壶都终将变为老壶,也将在市场中逐渐升温、增值。
1994年中国嘉德开启了国内紫砂壶的拍卖先河,之后各大拍卖行陆续跟进, 2010年的春拍中,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232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紫砂壶拍卖的记录。
关于紫砂本身:
据了解,紫砂泥根据陶土原矿的分布层面,一般分为架头泥、乌泥、夹泥(做大缸用的泥)、中槽泥(属普通紫砂泥)、段泥(本山绿泥)和底槽泥(又称底槽青)等。一般而言,蕴藏在下面的底槽泥属于最好的紫砂泥,烧成后呈色十分饱满丰富,业内称为“水色好”。 种类不同,烧成后颜色不同。比如,使用中槽泥制作的作品烧成后颜色偏红,而段泥制作的壶烧成后呈黄色。另外,有人在本山绿泥中添加紫泥,这样子烧成后成黄红色;如果在中槽泥中添加本山绿泥,则烧成古铜色。紫砂变化奇诡,丰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闪色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可爱。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社会上称其“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据介绍,一把紫砂壶包括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单从其收藏价值考虑,紫砂古壶价值连城、寸柄之壶则更珍贵。
紫砂壶的制作,从选紫砂泥到用水,到塑形,到烧制的过程都十分讲究。
紫砂壶名家:
虽然紫砂壶的拍卖纪录达到了上千万,但是在市场上,明清紫砂壶的价值还处于被低估的情况,市场的拍卖价格平均只有十几万元。与明清紫砂壶价格不高的现象有悖的是,明清名家存世的紫砂壶非常稀少,明代就曾出现过紫砂壶“四大名家”——董翰、赵梁、时鹏、元畅。其中只有时鹏尚有一件作品传世,其余三家均已无作品流传。另外明代的时大彬、李仲芳和徐有泉被称为“壶艺妙手称三大”,其中时大彬是“四名家”时鹏之子,他在泥料配制、成型技法、器型设计以及署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