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为外交而生
2017/7/6 11:52:34

 
清代青花四方五供器
 
带箅子的八角深盘
  “一把泥土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文明,一块钴料描绘了大千世界”。日前,古代外销青花瓷器展在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举办,这次展览会尝试了一种把“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展示教学、发展创新”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展览方式。
  “这套五供器是我花了十多年从世界各地分别找到的,今天它们一家子在这里重新团圆了。两旁这对花觚是我在地球的另一边找到的。”文物科技鉴定专家关海森指着一排壮观的青花四方五供器,为观众讲述古代外销青花瓷是如何漂洋过海回国的。
  几年前,关海森赴纽约参加“亚洲艺术节”,在曼哈顿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一对清代青花四方八仙人物花觚。它应该是一组,由一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觚组成。巧的是,关海森手里有一只香炉、一对烛台,器物尺寸、纹饰、青花的发色与老先生这对花觚完全一样,它们本来是一套完整的方形五供器(五件),是摆设在祠堂或庙宇里供奉神灵祖先的,可能是因为在祖产分家时拆散了。这对花觚流落到美国了,恰好被关海森遇到。
  店主是一位年过九旬的犹太裔老先生,问过价格后,戴助听器的老先生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用笔在纸上写了六位数,还特意在数字前面加了个美元符号。关海森看了摇了摇头,也用笔在老先生的纸上还了个五位数。老先生看到他还的价格很不满意,直摇头。“这对瓷器您一定摆了好久了,除了我,其他人不会要它们的,如果今天不能按这个价卖给我,那您就再等几十年,等我儿子长大后来和您儿子或者跟您的孙子成交吧!”
  老先生被他的这番话说懵了:“年轻人,我不明白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关海森笑着回答:“先生,您的左手有几只手指头?”“五个。”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它们原来也是五个在一起,现在您这里有两只,其他的三只在我的手里,只有五件东西摆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关海森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里的香炉与烛台的图片展示给他看。
  看到其他三件器物的图片,老先生眼睛一亮,但是盯着关海森写出的价格摇了摇头。见老先生仍然不同意,关海森笑着说:“老前辈,要不这样吧,如果肯出我给您的一样价格,我就把手里的这三件青花瓷送来,请看好是三件啊,比您的多一件呢!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就可以团圆了。也许您等这三件器物比我找这两件花的时间更久!能看到它们重新团聚比看到钞票更令我开心。”听完关海森的这番话,老先生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年轻人,你是一个真正喜欢古董的人,我同意把它们让给你,照你出的价格。但我有一个要求,您必须得答应我。”“我会尽力试试看,您的条件是什么?”关海森忐忑地问道。“你得陪我共进晚餐!”老先生幽默地回答。通过这一对花觚,关海森与这位老古董商成为了好朋友。
  展览中,除了杯碟盘碗等实用器以外,还有瓶、罐、壶、花觚、人物瓷塑等陈设器,以及十多种专门为欧洲皇室或贵族定制的器皿。这些瓷器的器型和国内常见的传统样式大不相同,其中有一件青花六棱形器样式非常怪异,它的用途是什么,这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博物馆的馆员们都争执得面红耳赤。
  一只造型别致的军持壶,它整体看来像一个大花瓶,但旁边却侧出一支壶嘴,在流的前端部分被设计成了球形。一般来说,用壶在倒水的时候,它的嘴越细长,水的射程越远,这种“葫芦嘴”的做法,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而不易喷溅到使用者的衣服上。敞口花瓶的长脖颈正好可用一只手来持握。军持的样式源于古印度修行者用来盛水的容器。这种青花瓷军持壶后来随着古代陶瓷贸易流传到世界各地,而恰恰在中国不太常见。
  一件既像盘又像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