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森 瓷器的欧洲传说
2011/2/16 21:39:24

    在德国的奢侈品中,保时捷位列品牌第一,第二的就是迈森瓷器。作为欧洲的瓷器中心,三百年来迈森瓷器一直以它的惊艳,影响着西方的餐桌文化、饮食文化乃至艺术审美。
  公牛与瓷器
  13世纪,有个年轻人跟随着他的叔叔,跨过了寒冷彻骨的帕米尔高原,穿越了热浪灼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于1275年,来到了一个马背上建立的国家,面见了一个统治万疆的大汗—忽必烈。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可·波罗。17年后,他回到意大利,在一次威尼斯人与热那亚人的战争中做了俘虏,在监狱里,他心游万仞,回想起了他在那最富有的东方国度的所见所闻,靠着狱友鲁斯蒂谦的记录,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所描述的东方中国极尽富饶奢靡,物产丰美而文明鼎盛。此游记大大刺激了尚是野蛮人的欧洲人。为了追寻那传说中的黄金海岸,他们逐渐迈入了大航海时代,并把东方列入了他们的最终航向,把中国列为了他们所觊觎的猎物。他们从此开始追逐,并且在19世纪,以坚船利炮,带着他们的土特产鸦片,来到了中土。用什么样的比喻来形容他们那个时候的样子呢?—“像一头闯入瓷器店的公牛”。对,公牛,莽撞的公牛,它们必将把那些精美而脆弱的瓷器踩碎,也必将把这个国家的山河踏碎。瓷器—china,对,这个古老帝国出产的一种“杯具”,极为精美又极为脆弱,一如它们的背后的文明。坚硬而粗糙的西方人,爱的就是这种精美,一如他们羡慕的就是这种脆弱的文明。他们要掠夺的就是这种精美的器皿、精美的文明,如果拿不走,那么他们宁愿打碎它、践踏它,所幸,打碎它不需要费什么手脚,因为它实在很脆弱。
  瓷器,代表着一个东方国家的文明高度,让西方人寤寐思之,他们用抢的方式,来得到这一东西,来接近这一文明。他们希望用它们来改善自己的餐桌文化,把喝茶的工具改为用来盛咖啡。但是抢并非每次都可以得手,还是得靠自己,如此他们想到了模仿,并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对于瓷器也是这样。
  发明“白金”
  2010年初春,我去德国萨克森州的小镇迈森(Mei ssen),那里正要举行欧洲瓷器诞生300周年纪念展览。正是在300年前,当时属于萨克森公国的迈森,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从而改变了欧洲的餐桌文化乃至饮食文明,改变了他们不靠贸易交换就可以获得美轮美奂的器物的历史。
  坐落于离德累斯顿不远的迈森,是一个人口不过3万的小城镇。我们在它简易的火车站下车,驱车大约二十来分钟,就来到了入住的“WELCOME”酒店,WELCOME是德国一家著名的连锁酒店,以前我也曾住过,它有时在闹市里,有时在风景绝佳的所在。这一次,它在流经迈森的易北河边,河正对岸,就是耸立于山崖之上的阿尔布雷希特斯堡。而阿尔布雷希特斯堡就是迈森瓷器的起点。
  天上有太阳,却下着雪花,沿易北河走向迈森古城区, 一路上听导游讲迈森瓷器的发展历史,他反反复复地提到“高岭”这个词,这个发音与汉语一模一样的词,这种烧制瓷器必须用到的泥土,证明了迈森瓷器与古老中国的联系。据说,曾有一个叫博特格的炼金士叫博特格的,曾向萨克森公国的选帝侯吹嘘说自己能够炼金,他在迈森炼了两年,结果一无所获。不过,他却在1708年1月15日的寒夜,用迈森的高岭土炼出了一种白色的金子,它的成色与中国的瓷器无异:他没有找到炼就黄金的方法,却无意中找到了炼就瓷器的诀窍,这是一种比黄金更贵的白金。于是这一天,后来也被视为是欧洲瓷器的诞生日。博特格的发明让热爱东方奇珍的强力王奥古斯特大帝欣喜不已。他曾在早年用一队骑兵与波斯商人交换过48件中国瓷器花瓶,但那显然不能满足他内心的渴望。如今,博特格的发明,让他得到了欧洲那些王者、贵族们都在朝思暮想的东西。为了显示自己的独享地位,奥古斯特大帝于1710年1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