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放在放大镜下与真品进行对比观察,仿品釉内气泡的大小、疏密程度及排列层次,亦不同于真品。另外,耀州窑青釉瓷的后仿品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当,这就是往往使用宋代中期至晚期的青釉色调,去仿制五代、宋初、宋金交界及金代的器物,青釉的后仿特征行家一眼就能看破。
 
仿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玉壶春瓶现代仿品
     耀瓷月白釉器的仿制目前所见还不多,个别厂家曾在省科委专题立项进行试烧,但试烧品有限。个体高手也仅只是开始试烧。从自己见到的所有试烧成功的仿品看,其瓷釉着色都比较清淡,有灰白、青灰白、白中泛青几种,色调与晚宋的金代比较相近。但釉层太薄,缺少温润的玉质感。
  3.装饰
      在仿品已采用的这些装饰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于真品的几个特点。
  第一个不同点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耀瓷刻划花,其刻花工具主要是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两种。其刻花工艺需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将斜刃或平刃直刀插入纹饰部位的器坯中,垂直深入行刀,勾刻出纹样的主轮廓线。第二步,在已被深入刻开的主轮廓线外侧,改用连续广削的下斜式行刀,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刻除去花纹主轮廓线外的背衬。使刻出的花纹不仅凸出在器胎之上具有浮雕般立体感,而且还能充分显现出刻刀在刻削行刀中具有的犀利圆活之动感。花纹的大轮廓在完成了上面的两次行刀刻成后,最后再使用一种多齿的篦形工具,在凸突的刻花主轮廓内精细地勾划出花瓣纹理和叶脉,完成了优美生动的耀瓷刻划花纹样的制作工艺。浮雕式的刻花主轮廓配上流畅精细的篦纹划花,使其刻划花纹样中大轮廓的粗犷、刚劲、凸突,与小细部的精致、柔和、凹入,得以巧妙结合。再配以熔融后呈现出深浅不一和浓淡相宜的温润晶莹之青釉,使其具有了一种多层次多韵律和谐交织的艺术美。
      到北宋晚期偏后,耀州窑的匠师在主要使用上述的刀具进行刻划花装烧工艺生产的同时,又新创出一种类似小勺形状的圆形圜刃刻刀,刻花的手法亦将直刀的两步走改为一次刻成。这种圆圜刃刀的刻花工艺,犹如用小勺挖西瓜瓤,不仅能舀出轮廓,还能掏出一道凹槽。
      再看后仿耀瓷所用的刻花工具,从不见有圆圜刃刀具,仅见在某些高仿品中采用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而绝大部分仿瓷采用的是新型的拐角刀具。此种新型刀具是将直角刀折成90度的拐角,并在拐角的两侧均磨出刀刃。使用此种刀进行刻花,不需两步走,一次就可刻出花纹的深轮廓并能在其外侧削除去部分胎面,达到浮雕式刻花效果,又能省工省时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拐角刀一直是现代仿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刀具,而在古代耀瓷生产中从未使用过。用该拐角刀刻制出的花纹,虽能表现凸起的浮雕效果,但因刀刃的拐角呈固定的90度不变,所以纹样的线条亦具有循规蹈矩的生硬感,不仅削掉的刻纹缺乏变化,而且耀瓷刻花真品中那种犀利圆活的刀刃运动美感亦难表现出。
 
20世纪80年代复制场景
      第二个不同点是装饰手法制作工艺过程的不同。耀州瓷刻划花和剔划花装饰采用的制作手法,是直接在拉坯成型后半干的器物坯体上进行或剔、或刻、或划的纹样制作。而后仿耀瓷同类装饰手法的制作,除高仿品采用同样的工艺流程外,大多数仿品是先采用注浆模制,在模制成型的同时亦模制出刻划花或剔划花纹样,然后再用刀具对模制出纹样进行精细再加工。这种用模制和刀刻相结合制作出来的刻花和剔花纹样,也具有生硬和呆板的特征。与真品相比,虽然貌似但神韵和风格亦有明显的差别。至于印花青瓷纹样的制作,绝大部分仿品都不同于真品的工艺过程。真品的制作工艺是先拉坯成型,待可以拿起时放到印花范上印出纹样,最后再修坯挖足定型。而仿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不了利用印花范具印制器物纹样的技术,又为了使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