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
 
      真伪邢瓷鉴别
      看工艺
      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看烧制
      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看坯体
      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
      看釉色
      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看款识
      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谁说邢瓷皆白色 
      技术稚拙的青釉
      北朝时期,邢窑窑火初燃,烧造出了青釉瓷器。此时的邢窑青釉瓷器多为灰胎,胎体厚重。其釉面青绿肥厚,带有开片。为打破造型的单调,也有个别器物带有简单的装饰。
 
      跨越多代的黒釉
      邢窑的黑釉瓷器出现于隋,发展于唐,延烧于五代,盛烧于宋、金、元时期。但产量较低。隋代邢窑已能生产黑釉板瓦、筒瓦等建筑用瓷。这些建筑用瓷是名门望族的专用瓷。
 
      并不华丽的酱釉
      酱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现,唐代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这些酱釉瓷器色泽不一致。它们以纯正、光润、典雅的釉色成为了邢瓷新宠。
 
      色泽娇艳的黄釉
      邢窑黄釉有两种:一种高温釉瓷。出现于隋代,唐代开始普及生产。第二种是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一种低温釉陶,较具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格。
 
      异域风情的绿釉
      隋唐时邢窑生产的绿釉器物除杯、三足炉等日常用品外,墓葬中还出土了带流勺、熨斗、铲、三足釜等明器。大多数为素面,但也有少量器物带有刻花、印花或堆塑等装饰。
 
      造型取胜的棕红釉
      邢窑的棕红釉器造型有钵、三足炉、凤首壶等。它们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妆土,因此釉色深沉、古朴、匀润。此类器物多为素面,很少有花纹装饰,仅以造型取胜。(本文来自网上,洛阳陈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进行了改编)
      馆藏邢窑瓷器
 
白釉穿带壶 上海博物馆藏
 
邢窑 白釉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邢窑 白釉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邢窑 白釉皮囊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邢窑 白釉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邢窑 白釉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邢窑 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