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做的那些对中国瓷器而疯狂的事情
2017/10/2 16:07:38

      提起瓷器,就会想到china,作为开创了一千多年世界文明的存在,它自带吸粉属性,欧洲人也为此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
  国王剁手都要买
  这得从新航路开辟说起。作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葡萄牙有足够财力物力支持远洋航行,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给达·伽马下达出差任务,务必带回两样西方最渴求的东西:一是香料,二是瓷器。
  1603年,在返程途中,葡萄牙的商船被荷兰的武装部队截获,荷兰人发现了新大陆——一批产于明万历年间的瓷器。这批瓷器后来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消息一经发出,万人空巷。连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加入到购买行列中。
  荷兰人对这批瓷器知之甚少,给它们命名也是简单粗暴:克拉克瓷。“克拉克”在荷兰语里是“西班牙战舰”的意思。
  拍卖会是它第一次参加欧洲场巡演,并没有过多的语言粉饰,欧洲人看到它的那一刻,路转粉。如此细腻华美又精致的尤物,莫不是中国土地上的金子吧?
 
克拉克瓷
  那时候,欧洲人生活中普遍使用陶器,但陶器的缺点在于渗水率高,食物在短时间内容易变质,大家发现这种“白色金子”不容易渗水,能更好地储存食物。
  于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用实力说话的瓷器,成为贵族的宠儿,深藏功与名。
 
明万历青花镂空开光团凤“永享太平春”碗
  精明如欧洲人,长期进口,白花花的银子流进了中国人的口袋,他们想要在欧洲“培育”出自己的偶像,随即把各种浪漫的猜想付诸实践,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大炼瓷器的运动。
  于是,威尼斯的安东尼奥玻璃蓝彩陶,德国的釉陶,法国、英国、意大利的“类瓷器”相继问世,然而,它们一律都是“山寨”!
  两封书信泄露天机
  一次次的失败让欧洲人意识到:没有秘方就无法烧制真正的中国瓷器。直到一个男人的出现,欧洲“瓷粉”开始走出瓶颈期。
  他是殷弘绪,一个高鼻子,深眼窝的假中国人,洋名是“佩里·昂特雷科莱”。
 
      他跟随另一个传教士白晋一起搭乘“安斐特里特”号,于1698年抵达中国,名义上是来给大家进行文化熏陶的。
  他完美融入了中国人情社会,把从法国带过来的葡萄酒拿来进贡给康熙,康熙喝人家的手软,便把他安插在官府,有了正式编制,也就能自由进出制瓷间,在此期间,他悉数记录了景德镇艺人的制瓷工艺。
      1712年,他的第一封信,记载着中国瓷器秘密,连同原材料样品,漂洋过海来到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的手里。1712年,他的第一封信,记载着中国瓷器秘密,连同原材料样品,漂洋过海来到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的手里。
 
      “我的神父啊,近日我走访景德镇,这些逆天的制作工艺,我可算看明白了,接下来的内容是欧洲瓷器的强助攻,切记!”
      但看完信后他们觉得还不够,于是殷弘绪在景德镇默默潜伏十年,1922年给欧洲第二封信。
  在信件中,殷弘绪交代了瓷器的原材料,配比,制瓷工艺甚至具体到粘土怎么揉怎么卷。他连如何把新瓷器做旧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也正是因为这两封信,中国瓷器的秘密就这么被偷走了,欧洲的制瓷工艺突飞猛进,欧洲人实现自给自足,同时,也极大地缩减了中国瓷器出口。
  600骑兵换中国瓷
  另一个为瓷器痴迷的人,要数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
  炼金士伯特格自称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当时的欧洲人误以为被称为“白色金子”的陶瓷,其制作工艺跟炼金术相近,于是,1708年,奥古斯都二世把伯特格召进城堡里,长年累月进行制瓷实验。
  你能想象,一群人衣着华丽,拿起镊子,眉头紧锁,面对着&ld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