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给父母送饭,只觉得那罐子很沉,很笨,如今从我收集的历代安口窑每一件器物上,都能看到技术和智慧,都能感受到艺术和工匠精神。哪些瓶瓶罐罐的胎体被他们打磨的精整细致,圆的地方气度恰好,方的地方线条直利,尤其是一些小物件,更是体现了工匠们技艺的独到和精巧。就拿盘口瓶系列的瓶子来说,陕西,山西诸窑口的盘口瓶为浑圆盘口,没有“流”,安口窑的盘口瓶在制作时,专门设计了“流”,液体从瓶子里倒出时,就会自然地顺“流”而下,这样的设计就甚为精巧、实用。有时为了美观,多才的工匠们还会在瓶体、罐体刻绘纹饰,或者做一些特别的装饰。又由于安口窑瓷器釉料采于本地,里面含有丰富的铁矿,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漂亮的窑变,这让一些普通的黑釉瓷器在不经意间就变成了一件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明清安口窑四系粥罐
 
明清安口窑金属釉双系粥罐
 
明清安口窑四系粥罐
 
陕西窑口、安口窑盘口对比(左边陕西窑口、右边安口窑)
      在品味安口窑器物美的同时,我也时常在思考,为什么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制瓷窑口就这样在发展中败落了?难道传统的制瓷就真的没有市场?以我粗浅的了解,陕西耀州、山西介休、福建福清等地的黑瓷窑口至今依然炉火彤彤,继续瓷器烧造,工艺品,传统茶具等产品颇受欢迎,还有些地方的古瓷爱好者、传承者自建柴窑工作室,自己开发产品,既传承了文化,也创收了不少经济效益。可我们这座千年历史的瓷窑,一蹶不振,成了历史的终结?在不断的思考与求证中,我慢慢发现:是功利断送了安口窑几千年的发展。越落后的地方,发展的欲望越强烈,越穷的人,就越想着一夜暴富。这就像一个长期饥饿的人一样,每天总想着吃顿饱饭,为了这个目的,他就会尽其所能,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效益的普遍追求,让他们忘记了低头看路,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功利性的发展意识,完全忽视了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不全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导致一个地方,经济没搞上去,文化遭受破坏、断代,无法传承。也许只能说,安口窑生不逢时,恰好遭受同样的悲剧。综观历史和传统,我们也不难发现,好多古代的技艺,也都无一例外地有如此遭遇,一时间没有了传承人,几乎濒临消亡。我们熟知,那些古老而传统的技艺,选材、造型、工艺等过程严谨、考究,大多需要手工完成,需要精益求精的技术来支持,效率低、周期长,受工业革命、“快餐式”消费,“速度式”发展等观念和发展方向的引导,人们普遍强调实用、效益,忽视、忽略审美和艺术,导致传统的东西无人问津,传统技艺骈死槽枥,传统文化和技艺缺少传承,为了谋生,为了糊口,好多拥有传统技艺的手艺人、工匠,大多放弃了坚守,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悲哀。
 
80年代安口窑彩瓷摆件(滴水观音,反弹琵琶)
 
80-90年代安口窑彩瓷摆件(钟馗、生肖及其他人物)
 
后期安口窑茶具
 
酒具及案头摆件
 
亲嘴壶
 
观音摆件
      作为平凉,失去了安口窑,就等于失去了一个文化符号。每当我把一件安口窑黑瓷发到朋友圈交流时,好多人会说这是山西介休窑、陕西耀州窑或者磁州窑,当我告诉他们是我们陇上安口窑时,他们表示差异,一是没听过安口窑这个名字,二是觉得安口窑怎么会出这么漂亮的瓷器。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没有搞好调查研究,没有将安口窑的历史深入发掘、发扬光大,以至于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制瓷窑口没有进入到陶瓷专家或者是收藏家的视野。瓷器在世界上可以代表中国,同样安口窑的瓷器就可以代表平凉,只是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对它的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
      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源于对当地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思考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