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溪古事
2019/9/2 17:44:18

      『笔者:我的家乡大善,古名善溪,走进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积蕴的古村落,满山满坡的原始陶器碎片和那美轮美奂的越瓷残件,仿佛向人们叙说着一个个古老而又朴实的善德故事;受迪君书记之嘱,闲余之中拜读有关氏族家谱,翻阅各类古今县志文档,造访长者,谛听善溪古事,归纳并录成文稿,以示大家闲息之余共阅读,内有不当之处,望提出指正。』
 
      善溪古事(一)
      善溪名称的来历—善德文化之源
      古小舜江源自稽东,沿汤浦,经石浦,绕虎门山东流,途径今大善畈从昆仑口汇入曹娥江。每逢霪雨,江水川流而下,汹涌澎拜,惊涛骇浪;然转入小坞虎门山头后,江滩突然开阔里余,江水迂回环绕,流速渐缓,泥沙在这里沉积,水流变得清澈,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谓“上善若水”。此处古称“善溪”,沿溪村落由此得名。因村中有建于晋代“大善寺”著名古刹,故民间俗称“大善村”。
      邻村昆山王氏宗谱记载有当时善溪的地理状况,“尧卿公解组归田,遨游山岳,停车于汇水之上,徘徊四顾,灯峰峙立于后,卮山端拱于前,右潴剡溪之源流,左纳娥江之潮汐,山环水聚。”可见古善溪既连剡溪,又通娥江,山环水聚之处古谓”善地”。道家倡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故名以”善溪”也属当之无愧。
      据善溪黄氏族谱载:“山川明媚,沃野连顷,草木严茂,居民朴讷,有村名大善。或曰剡溪经所径,剡音近善,故名。或曰是村也,善人之所居,故名大善。”借“剡溪”同音取名“善溪”也有可信之处。
      善溪村居依山畔水,又视野开阔;宋理学家朱熹尚称之:“可耕可采,善溪福地也!”
      善溪山岳连绵峻突,各具形态;溪岸坡地在远古石器时代已是人类汇集之地,越瓷发源于此,古窑址遍布村周;其中禁山东汉晋代三国完整龙窑遗址,被列为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凰山窑址、前山窑址发现的青瓷陶片,其制作水平为古代高端瓷器的典范,善溪古窑吸引着诸多国内和日本、韩国等瓷器专家,怀揣敬仰膜拜之心,前来考察参观。
      在善溪,这片有着几千年文化积蕴的土地上,无论从越瓷制作,道法渲染,佛教文化,还是人文地理方面,推崇的是以善为宗,以孝为荣,遵循的是勤劳家政,和谐共处。历经千年变迁犹繁荣发展至今,这就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之道。
 
从善溪出土的石刀
 
禁山东晋越窑青瓷
      善溪古事(二)
      善溪姓氏变迁—善德文化传承
    相传古善溪有朱、蔡、闾、卢、赵、孟、丁、方等姓氏居民生活繁衍于此,至今留下诸如朱家道地、闾家台门、方家桥头等旧地名,其中尤以朱氏、蔡氏为大家。从东汉、晋、三国时期禁山古窑址考古发现,多个器皿模具留下了诸多“朱君”、“朱氏制”、“蔡军”、“丁”等姓氏痕迹;也许当时朱、蔡、丁等即是古越瓷器的制作之家。传说朱氏先祖喜善好施、乐于助人,在东凤凰山的上乘寺旁边边尚建有近地独一无二的“三相公殿”;“三相公”为朱氏三兄弟,朱大相公为人谦和善良,博学多才,朱二相公勤劳能干,乐于助人,朱三相公则处事耿直,脾性急躁。在村口土地庙,供奉的土地也是以朱大相公(人称“朱老相公”)为土地神灵;民间传朱氏三相公为玉帝外甥,神通广大,造福百姓;不但庇佑了善溪族人,也照顾“三乡八堡”村民。农历六月十七是朱老相公的诞辰日,每逢这一天,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祈拜,点香焚烛,摆龙舞狮,吃斋念佛,好生热闹。当逢干旱年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