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新论》之鲁山段店窑
2021/7/20 15:41:48

鲁山段店窑始烧于唐,历经宋金,延续至元代,是中国北方地区烧造历史最为悠久的瓷窑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制瓷品种丰富,其代表性的唐代花釉瓷器为宋代钧窑瓷器的窑变开启了先河;唐末五代的青釉瓷器又为宋代汝窑瓷器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所以,鲁山段店窑既是钧瓷之源,又是汝瓷之本。
---- 赵青云 
本书作者赵青云:著名古陶瓷考古研究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五大名窑之钧窑、汝窑窑址考古发掘者。
《汝窑新论》鲁山段店窑
鲁山段店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因在鲁山段店村发现而得名。县志曰:鲁山,汉置鲁阳,唐始为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山名鲁山,“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名桃花店。
 
鲁山段店窑遗址
据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昔晋太子潜龙尝避黄墩之难经此,谓桃花殊盛,即称之。历史上的桃花店聚落遗址在今梁洼镇西南一里处,有陶瓷古窑址,被专家确认为“桃花店瓷窑遗址”。其镇因地势低洼,且由梁姓人家率先建宅而居,故称梁洼,俗称洼街。
 
鲁山段店窑地理位置图
段店村位于大浪河畔,临宛洛古道,丘陵环绕,依山傍水,地下富藏煤田,地表多矾土,制瓷的原料、用水、烧瓷的燃料均可就地取材。在此处设瓷窑,可谓得天独厚。当地瓷土矿藏丰富,又盛产釉料,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物质条件。经国家与地方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证明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通过考古发掘还获得了大量的瓷片标本和窑具,表明该窑始烧于唐,延续至元代,历经1000余年。是河南省烧造瓷器最长的古瓷窑址之一。段店村窑址遗存,多在村周围及村内民居之下,以村内最为集中的鲁山窑,因唐代南卓的《羯鼓录》而名声大噪,使“花瓷”— 今人谓之的“唐钧”为藏界推崇。但在唐代,除鲁山窑之外,河南郏县、内乡、禹州、登封、陕西耀州窑、山西交城窑等,这种“花瓷”都有烧造。根据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文物部门又对鲁山段店窑进行了复查,采集到了大量的腰鼓碎片,特征与传世腰鼓的胎色、厚度、凸起弦纹及斑点装饰完全一样,从而证实了《羯鼓录》中“鲁山花瓷”这一记载的可靠性。羯鼓,是盛唐时由西域羯族小月氏人传入中原的打击乐器。之后创出陶瓷制品,其鼓基本特征乃圆柱细腰,两端蒙革,以杖击之。在唐代音乐中位居“八音之领袖”,《羯鼓录》也是中国古籍中唯一一部有关鼓的专论。陶瓷腰鼓,是盛唐文化交流与繁荣的体现。盛极多时,直至宋代,陶瓷腰鼓在许多窑口仍有烧制,可见影响极其深远。
 
花釉腰鼓
 
花釉腰鼓残片
 
花釉执壶
“鲁山花瓷”乃段店窑首创,采用以黑褐色釉为底釉,高温黏度较低的乳浊釉为面釉。面釉或淋、或洒、或涂、或滴、或浇而施加于底釉,形成流淌生动的自然纹理;经高温窑变,形成黑里泛蓝、蓝里寓白、白里泛青、青中带紫,紫里泛红之美丽色彩,极具美妙的装饰效果,为宋代钧窑窑变开创了先河,也称之谓“唐钧”。特别新发现的晚唐、五代时期的茶叶末釉和青釉之碗、盘、瓶、盆和罐、注子等实物标本,无论从造型特点、工艺特征、施釉方法、烧造技术都为宋代汝瓷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所以,有学者认为鲁山段店窑既是钧瓷之源,又是汝瓷之本。宋金时窑场扩大,烧瓷品种丰富,装饰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有白釉罐上以褐点组成的三角形,白釉瓶上以篦划复线直线纹与曲线纹的相间排列;以及三彩莲瓣高足炉等;均有特色。该窑产品特征是:胎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