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世家丨“一言九鼎,已出三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
2021/11/25 10:48:20

“禹铸九鼎”“以钧圆梦”!
这是早在20年前余世诚老师与钧瓷艺术家苗长强老师不谋而合的一个约定……
身在北京的余世诚老师对故乡禹州的历史一直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禹铸九鼎”的故事。查阅史料后,在2011年11月5日写下一篇《禹铸九鼎传奇》,非常迫切地希望国人艺术家能把两千余年前遗失的“九鼎”复制出来,此文引起了许多文艺界大家的关注。于是,在余世诚老师回到老家禹州后,苗长强老师与他进行了一次关于“九鼎”的深谈。原来,不仅是余世诚老师一人有着大禹之州人“以钧圆梦”的想法,苗长强老师也早就在琢磨着如何用钧瓷来复制“九鼎”了,说到此处,惺惺相惜的两人一拍即合:钧台人就用钧瓷再现“禹铸九鼎”的辉煌!
 
  2006年5月陈列于八达岭长城的1米高钧瓷长城鼎
所谓“十窑九不成”一件炉钧的完整成品非常难得,如果是精品成瓷,更是万里挑一,如今,20年已过,经过多次的尝试,终出三鼎。
 
雍州鼎
大禹九鼎礼器之雍州鼎:鼎高约30厘米,因雍州在华夏西北,西北属乾,乾代表天,故取圆形,耳饰饰以龙纹,腹部饰以鼓钉和饕餮纹,三足为辟邪,代表着安定与兴旺。
 
豫州鼎
大禹九鼎礼器之豫州鼎:四足圆腹,足与腹过度自然,线条流畅 ,器身用56颗乳钉装饰,象征民族团结,四面八方安泰兴旺,江山永固。
 
梁州鼎
大禹九鼎礼器之梁州鼎:梁州位居西南,属坤地,鼎为方器,饕餮鼓钉及辟邪装饰,端庄大方。
看到这里,难免会有人带有疑问,为什么用了20年的时间,仅出了三只鼎?
原来,由于钧瓷制作在工艺上很难控制,其烧成品不仅与创造者的内在因素有关,即使是在同样操作规程下,因为诸种原材料、加工过程、加工设备、技术层次、地理环境、风格、湿度、信息氛围和窑内气氛、温度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窑内不同区域的同样产品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难以常规推算。
 
再者,通过一些史料上记载,禹铸九鼎,“三圆六方”,圆形产品制作起来比较简单,毕竟圆形的器型,不管是制作瓷坯,还是旋坯修整,通过转轮就能方便实现。但是要复制的九鼎中,有六只都是方形的鼎,制作瓷坯时特别容易变形,加上后期精修的工艺难度都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炸裂、报废。
所以,即便是这“二圆一方”三只鼎也耗费了苗长强老师整整二十年的心血,从选料、细磨、造型、制作瓷坯、素烧、上釉到成品出窑,经历了重重困难和多次的报废,苗长强老师一次次地克服创作中的困难,一次次地推倒重来,然而每次的失败都是一件精品诞生的垫脚石,所谓“大器晚成”便是如此。
 
苗长强,1962年生于中国神垕苗氏钧瓷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现任禹州市苗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1987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系陶瓷专业,从事钧瓷艺术研究三十余年,不但注重现代钧瓷的实践生产、古陶瓷遗址的考察发现,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钧瓷釉料、造型设计、烧制方式、理论创新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2012年12月苗长强工作室(隶属于苗家钧窑有限公司)被文化部授予首批中国陶瓷界唯一一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九鼎,是至高无上的王权和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传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