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对瓷片标本推断其工艺和做法,准备相应的工具以达到满意的创作效果。还会把一些生活中的普通工具如鞋刷、篦子、蒜杵子、甚至女士戴的镯子改装成能为我用的工具。我借鉴内画壶艺人用的工具,做了一把在器物内部刻字的拐角刀;在日本走访六大窑系时,看到了一件独特的上釉工具,使我疑惑的一件五代耀州青瓷洗上化妆土和釉都严整平细得以解决。回国后也仿造了这种上釉的工具,对古陶瓷制作工具和生产技艺的探索使我乐在其中,甚至萌生了写这方面文章。
 
张昶林:我看您的作品立意高远,有哲学层面的儒释道和诗词的表述,但也有民间谚语一类的,这样高低立意差距和技艺处理,您是怎样做到的?
孟树锋:近几年我又相继创作了《金刚经》《五蕴皆空》《民三面》等作品,都融入了我对佛学、哲学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而且作为一名工艺美术从业者,借助这种形式使我的作品更加有内涵,有品位。在陶院学习时,胡献雅、梁任生先生古诗上给予了我一些指导。另外,我常给我的作品写诗和对子,有些诗直接刻在了器物上,作为我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欣赏。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吧,总是一个自我学习、锻炼和提高的过程。
 
民间谚语哲理的深刻性不亚于教义和名典,相反更加精炼并富地方性和特性,这种题材的创作由于作者生长于斯,血脉中早有其基因,关键是找表述完的形式与方法。我做的《三回瓶》、《我们一家人看世界》、《蓝花牡丹莲荷纹铭字特大老碗》等是较好的例子。(作者张昶林,福建德化觉土窑主)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