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瓷世家 四世开新路——孙同鑫访谈录
2023/1/12 17:18:53

编者按:
孙同鑫系孙公窑第三代传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青花泼墨创始人,曾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作品2次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为记录创作历程,留存民间文艺史料,江西省民协开展了访谈,通过个体折射民间文艺群体的艺术实践传承之美和创新之变,勾勒时代洪流下民间艺人剪影。 
孙同鑫
王丽君(以下简称王):您的从艺之路起步早、起点高、路子正,既有世代嫡传,又与“青花大王”王步为邻,师从瓷坛泰斗王锡良,能分享与他们之间的故事吗,接触中觉得他们身上最动人的闪光点是什么?

孙同鑫(以下简称孙):是勤奋。王步与我家算得上是世交,我进红旗瓷厂后跟着他学艺,常一起观摩探讨他的新作,深得悉心指点和关照。有次他从北京开会回来,很兴奋地跟我说认识了徐悲鸿,带回了作品画片,表示要向大画家学习,作品中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如徐悲鸿笔下的马,就很有生命力。他会跟我谈自己的创作构图、用料、创新,谈雕塑、青花绘画等,这么多年过去了,仿佛还历历在目。王锡良老师对其他艺术家好的东西也是不断地吸收学习,要求我们也要这么做。他的作品有自己的思想,在技法上也突破了传统技法的限制,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那时我们都很熟,我母亲就主动跟他讲,让他收我为徒。提着一篮糕点去,就算是拜师了。平常也常去看他,他对我的作品很关注,会带着我一起写生。言传身教的还有陆如老师,经常对我的创作进行指点。身处名地,师从名师,师传授受、情义相溶、兼收并蓄,对我的创作影响深远。

王:从您的作品可以看到国画影响。如:赏析《长城魂》,第一直觉是想到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山峰、长城占大部分画面,只在沿边留出少许空白,墨色浑厚雄壮。还有您独创的“青花泼墨”技法,借用了国画泼墨理念,这个灵感来源于偶然还是实践的探索?

孙:用传统的线条、笔触方法和小面积分水技法,难以表达出我想要的大视野、远效果,于是不断思考和实践,终于在1987年创造釉下“青花泼墨”技法。因是在未成瓷的生泥坯上创作,与国画泼墨在载体、材质、工艺操作等方面不同,难度大,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我先是小面积地创作,掌握要理,感悟和把握料色厚薄深淡、挥洒流向,边做边悟边总结。待胸有成竹、能得心应手、手法纯熟时,再大胆放手做大作品。创作《长城魂》前,我多次去北京登长城,却一直未落笔,担心因草率而可惜了好的题材。而且画长城的人有很多,我想在长城的气势、意境的表达上与前人有所不同,所以在心中沉潜酝酿20多年后,才一气呵成。主体用泼墨技法表现高山的雄伟,其它用小笔触的分水,就比较有层次感。青花泼墨技法说到底只是物为我用的一种手段,为内心想要的艺术风格和内涵表达服务。

王:您的作品水墨酣畅、意境隽永、曲高和众、朴素自然,制瓷的原料源于自然,表现题材是大自然,取法自然、诗意盎然,表达物我两忘自然心境。即使描绘瓜果花卉等平常物,也质朴清新,极富文人画韵味,深得王步青花精髓。回顾近70多年的创作生涯,您认为哪件作品可以作为个人代表作?

孙:目前还没有非常满意的作品,相对而言较认可的是《知音》吧。将泼墨运用与写意相融,浓淡相宜、虚实有度、形神兼备,较好地表现了青山的肌理和意境。高山流水遇知音,江面小舟琴声悠,淡薄致远意深远,好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染观者。我性格温和、喜静,常一人跋山涉水,细心观景写生,笔端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倾注感情,想通过它们把美好提炼呈现出来。这些沉潜、专研和努力也让我受益良多。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