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但却为我们了解和复原陶瓷的烧造工艺留下了最好的示例。


南朝筒状匣钵
湘阴马王墈窑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北宋 匣钵装烧件 邵阳召伯窑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数量众多的普通日用瓷器,通常是一个匣钵叠烧多个器物,器物表面施半釉或者在内底施釉后刮去一圈,以防止器物粘连。这一圈无釉处即为涩圈。而昂贵的精致细瓷则是一个匣钵装烧一件器物,不用叠摞器物,内施满釉,釉色莹润。

日用瓷器
 
南朝 青瓷碗、盏一组 湘阴马王墈窑出土
 
元 青白瓷碗 宁乡冲天湾遗址出土
 
元 青釉莲瓣纹盘 醴陵唐家坳窑出土
以上三组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精致细瓷
 
南朝 “太官”碗底残片 湘阴马王墈窑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十二出葵口碟


北宋 耀州窑青釉斗笠瓷盏
后两件器物为岳阳茆山宋墓出土,岳阳市博物馆藏
湖南地区在南宋晚期至元代,陶瓷器以芒口覆烧和青白釉瓷为主要特征。芒口是指一部分碗盘等瓷器的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的那一圈。芒口器一般胎体轻薄,口沿刮釉,置于支圈与垫钵的组合窑具内覆烧。这类窑具不仅有量产的功效,同时也相当于一个装烧的匣钵,可以起到遮挡窑灰的作用,使产品的釉色均匀且少杂质。
南宋装烧具与青白瓷器
 
支圈与垫钵
 
青白瓷芒口碗
 
青白瓷芒口盘
以上皆为醴陵唐家坳窑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测温具
火照是陶瓷烧造时测定窑内温度的标样试片,相当于窑内烧造情况的“晴雨表”。在《陶记》上载 :“火事将毕,器不可度,探坯窑眼,以验生熟则有火照”,就是使用火照观察窑温,判断何时可以止火。其实火照很像我们做饭时“被试吃的菜”,但不同的是在陶瓷烧造过程中窑炉是不能打开的,要想知道陶瓷的烧制情况只能通过火照,在需要验火时用铁钩将它钓出来,观察其烧制情况来及时判断和掌握窑内温度和气氛变化。
 
唐 火照 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火照本身多用残片制成,上端有圆孔,使用时将其插入底座或铺满砂粒的匣钵内,放于窑内从观火孔可以看到的位置,也方便取出。火照的使用能大大提高瓷器的成品率和烧成质量。
 
南宋 火照 醴陵唐家坳窑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实用走向装饰,因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人们不断探索和精进陶瓷制作技术。窑具的使用和改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虽没有华丽的外表,鲜少被人们重视,但窑具实是创造陶瓷美的基础,是瓷器的精致化的最佳辅助,是窑业技术发展的衡量标准。通过窑具留下的蛛丝马迹,除了历史与美,我们也可以探索陶瓷里的更多秘密。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